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普通食品频变“神药”网络直播别成监管盲区

2023-05-25 11:32:33

作者:戴先任

  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带货,已渐渐成为一些主播和商家的选择,但某些虚假宣传行为需要引起大众警惕,例如明明是食品或者是药材,被主播故意夸大虚假宣传成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品卖。专家表示,把食品当药品售卖是违法行为,对于直播中的这种乱象,平台要负起监管责任。(5月24日央视新闻)

  近年来,直播带货成了电商的新风口,但直播带货乱象丛生,比如直播刷量、主播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进行虚假宣传的“忽悠式直播带货”等等。这其中,普通食品变“神药”、假借医生之名直播行医卖药、“三无”食品充斥直播间等,更是较为常见。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另外,广告法也明确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把食品当药品售卖,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而一些主播在直播间穿着白大褂冒充医生,也损害了医务工作者的声誉与公信力,就算是医生开展网络诊疗,也可能不符合医生执业规范。

  “忽悠式直播带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直播带货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和健康发展,该好好规范、整顿了。一方面,需要平台尽好管理责任,强化自净,不能对违法违规销售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庇护违法违规销售的商家或主播。要知道,用户的利益与平台的利益实际上是平行的、契合的,整治直播带货乱象,不仅是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有利于平台的长远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还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直播带货乱象的打击力度。2021年,国家七部门联合发布了《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平台和主播的主体责任。要将相关规定落到实处,将相关责任压实。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无小事,严守食药安全底线,不能让网络直播间成了食药安全监管盲区,亟需给直播带货行业戴上“紧箍”。直播带货虽是新业态,但监管不能滞后,对直播带货乱象,亟待下大功夫整治,才能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同时,也需要消费者增强防范意识与维权意识。从监管部门、平台、主播到消费者等,各方形成合力,守土有责,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直播带货乱象,保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切身权益。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