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尽快打开大学校门,何必再等待观望

2023-05-16 13:33:13

作者:李思辉

  大学校门能否打开?据媒体报道,复旦、交大、同济等上海部分高校只限亲友进出,催生黄牛倒卖“门票”。外地游客们认为,疫情的影响已结束,大学校园还是拒人千里令人不解。(5月15日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大学是求学之所、科研之地,为了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开展,不妨有一定的私密性、独立性。比如,精密实验场所、重要教学场所、师生住所等应该限制校外人员涌入。与此同时,大学又是一个地方思想的高地、文明的灯塔、文化的中心,应该对周边人群产生辐射,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而非一个“独立的王国”。美国的哈佛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等知名大学,都不设围墙,与城市融为一体;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不设置校门,方便公众自由进入、接受熏陶。这种“绝不拒人于千里”的态度,实则反映了大学的开放精神,而这也正是大学的独特魅力之一。

  在我国现代大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双一流”建设中,大多数大学虽无法做到不设围墙、不要大门,但“开放包容”一直是普遍追求。曾几何时,不仅个人进修、单位培训、学术活动等纷纷依托大学展开,而且很多人把大学当成了饭后遛弯的“文化公园”,很多家庭把大学当成参观游览的文化风景,很多地方以有大学的文化辐射为傲。历史上,一所所大学甚至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民众的生活中心,而这正是一个社会进入更高层面文明的标志。1915年在美留学的胡适先生就援引西方学者的话:“如国欲保留固有之文明而造新文明,非有国家的大学不可。一国之大学,乃一国文学思想之中心,无之则所谓新文学新知识皆无所附丽。”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大学关上了校门,那是防疫的阶段性需要。现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发展日趋恢复正常,大学就没有再继续封闭下去的道理。既如此,一些大学何以仍迟迟不肯打开校门?有的认为大门既然已经关上,正好省却不少“麻烦”,何必去主动打开;有的明明知道打开校门利大于弊,知道公众吁求甚切,却偏偏熟视无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的很清楚开放是趋势,却不愿意做“出头鸟”,于是拖延观望……凡此种种看似“精明练达”,实则背离了大学造福社会的初衷。

  大学的科研资金、办学经费等来源于财政、社会和公众,具有公共属性,无权一直把公众挡在门外;大学是思想交锋、文化交流之所,决不能故步自封,不食人间烟火。现在,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在恢复,人们对大学有更多的期待,在控制总体流量的前提下,主动打开校门,恢复开放性、包容性,让更多民众进入大学、亲近大学、拥抱大学,正当其时,不能再观望拖延、迟迟不动了。

  鉴于目前众多国内高校“开门”的动力不足,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各层次大学打开校门。同时,对大学如何更好承接参观者作出具体指导,督促各个大学尽快有序开放。至于黄牛倒卖大学“门票”现象,一方面证明了公众对大学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一个现实问题——左手按着大学不开门,右手任凭一些人钻空子、利用大学门票牟利,到底是在维护大学的清净,还是在自毁大学的清誉?大学之大,在于大格局、大担当、大视野、大胸怀,尽快打开校门,方能迎接普罗大众,迎来生长空间。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