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职业教育不是“兜底教育”

2023-05-11 09:14:13

作者:熊丙奇

  “唉,我在职校。”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但在现实中,把“分流”看作“筛选”,将“分类”视为“分层”的观念依旧存在,受其影响的不乏职校生本身。有的职校学生认为上职校就是“混”。(5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将职业教育定位为类型教育,这是为了解决此前把职业教育作为“层次教育”,导致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低人一等”的问题。而要把职业教育建设为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与质量,必须从根本上扭转把职业教育作为“兜底教育”的思维。

  把职业教育作为“兜底教育”,具体表现有三:一是不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职业教育的成本是普通教育的三倍,而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却低于对普通教育的投入,这种投入水平只能维持低水平办学。根据我国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53013亿元,其中,中职2871亿元,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4.08%,而中职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9.96%。高职专科2758亿元,占普通高等教育的19.70%,而高职专科在校生人数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4.43%。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少家长质疑上职校学不到什么先进技术。

  二是职业院校不重视质量把关。我国整体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应该坚持宽进严出,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要严把培养质量关。但是,基于“兜底教育”的认识,不少职业院校对培养质量要求不严,更没有严格的淘汰制度。职校办学的追求是让学生“不出事”,拿到文凭离开校园。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在组织学生实习时,安排学生去做流水线的操作工,被质疑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这不但影响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也影响职业教育形象。

  三是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低。把职业教育作为“兜底教育”,就出现了考不上普通高中、本科院校的学生才进职业院校,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差生才接受的教育”的现实问题。有的职业院校教师还以“你不看看自己有什么本事”来打击职校学生,职校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经“被分层”,缺乏信心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要把职业教育建设为类型教育,就必须摈弃“兜底教育”思维。首先,要畅通职业院校学生的深造途径。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不只是有高职、专科层次,还有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博士层次。一名学生进入中职学校,毕业后可进高职或本科院校,今后还可读专业硕士、工程博士。我国正在建设职教高考制度,通过职教高考录取的院校不只有高职院校,还有职业本科、应用本科,部分综合性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专业,也可通过职教高考招生。

  其次,学生选择职业教育、职业院校,要从被动走向主动。在发达国家,学业分数高,但对技能感兴趣的学生,放弃申请名校选择职业学院的并不鲜见。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而不是根据分数高低选择。这就破除了将职业教育作为“兜底教育”的教育格局,让更多优秀学生愿意主动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