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听顺耳话,也要听逆耳言
2023-04-25 09:11:02
作者:高家涛
——“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系列评论之八
□本报特约评论员 高家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
开展调查研究,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听真话、察实情,不走“经典路线”、不搞“表演式调研”,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多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谈问题、拉家常,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
现实中,有的干部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只喜欢看鲜花、只听得到掌声,对群众提的问题和建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视“逆耳言”为洪水猛兽。《人民日报》曾刊发一篇题为《群众意见岂能打扮》的文章,文中说,某地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其中不乏尖锐声音。会后,意见材料几经修改,尖锐意见随之消失殆尽,最终未能供领导决策参考使用。如此“作秀表演式”调研、“掩耳盗铃式”座谈,不仅让基层问题得不到解决,更严重割裂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背离了群众路线,与我们党大兴调查研究的目的南辕北辙。
说到底,调查研究就是要突出一个“真”字,只有始终做到这一点,才能让这个“传家宝”真正发挥出作用。
对于听取群众意见,毛泽东同志有着鲜明的态度。面对乡亲们,他曾经诚恳地说:“如果听不到你们的心里话,得不到你们的批评帮助,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不了解你们的希望和要求,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我们的决策就会出现偏差和失误。”
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曾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之后,不管是在哪里任职,他都注重“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副校长盘玖仁当面反映问题:首先是教师数量不足,存在结构性缺编;其次是条件艰苦,好的老师留不住。“你反映的问题很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当场回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普及化的问题,但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又突出出来。‘十四五’时期要着力解决这个问题,要好好研究。”
正是通过这种下基层、听真话的扎实调研,习近平同志深切了解了实际情况和百姓诉求,为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之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那么,如何才能在调查研究中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进而取得实效?
首先,要“愿意听”。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轻车简从,真正走到群众身边,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的大呼隆式调研,最终只会导致基层和群众“发言念稿子”。
2012年12月,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同志首次离京到广东省考察,一路轻车简从,不封路、不清场,与群众直接接触、亲切交流,为领导干部基层调研立下了标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也特别提出,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四不两直”,就是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调研方法,强调的就是不搞形式主义,力求察实情、求实效。
其次,要“学会问”。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要想听真话,必须先会问。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学会与群众打交道,这是干部做群众工作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做好调查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论。
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不撂下“官架子”、摒弃“官习气”,不说群众听得懂的话、问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不心甘情愿当群众的小学生,群众也就不会愿意与之交朋友、说真话,调查研究就会流于形式,就不会发现真问题,更难以取得真经。换言之,与群众交流要胸怀“两颗心”,以诚心打动、用耐心引导,让群众消除顾虑,知无不言、畅所欲言。
广而言之,更要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做好宣传,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鼓励大家说真话、建真言、献良策。
再次,要“善于听”。在调研中,个别干部喜欢听好话、热衷被点赞,面对群众的“逆耳言”“牢骚话”,或者觉得丢了面子、脸上挂不住,或者认为群众没事找事、找茬挑刺。殊不知,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真言值千金。群众建议中往往有着真知灼见,意见里常常藏着基层工作的堵点与痛点,更蕴含着群众的更高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一些领导干部怕监督、不愿意被监督,觉得老是有人监督不自在、干事不方便。古人说:“距谏者塞,专己者孤。”如果把监督当成挑刺儿,或者当成摆设,就听不到真话、看不到真相,有了失误、犯了错误也浑然不知,那是十分危险的。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就要求在调查研究中做到兼听,既要听群众说身边的好变化,也要听大家还有哪些不满与抱怨。对好的经验要总结梳理,对问题短板要深入分析,对群众批评要虚心听取、认真改进。如此,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进而用实际行动呼应“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彭真同志曾形象地比喻,决定问题要“八面树敌”,就是注意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充分研究各种不同意见是否有道理,有哪些好的、有益的东西,这样做出的决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一论述,应当成为调查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具体执行与落地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真心实意、扑下身子找问题,“愿意听”“学会问”“善于听”,在问计于民中集思广益,在直面问题中求解破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如此,方能在工作中占据主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