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再发达,也不能代替“拉家常”
2023-04-24 10:58:03
作者:郑敬斌 陈艺璇
——“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系列评论之七
□本报特约评论员
郑敬斌 陈艺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更是年轻干部做好工作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年轻干部要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就要在调查研究中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身到”,既要对调查研究树立正确的认识,又要善于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既要在调查研究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又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的现实实践。
▶▶年轻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心到”,树立正确认识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体现。只有在思想认识层面树立对调查研究这一行动的正确认识,才能真正重视调查研究,从心底产生进行调查研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发生准确的、科学的、有效的调查研究行为。一方面,要认识到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伟大成就的取得,都得益于调查研究的踏实践行。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年轻干部要继承和发扬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不断克服本领恐慌,通过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调查研究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年轻干部对于调查研究的认识,绝不应该止步于“一种工作方法”,而是应该充分了解调查研究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研究减少年轻干部自身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的限制,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在持续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
▶▶年轻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眼到”,善于发现问题是关键。
调查研究的终极目的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是发现问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年轻干部要拿起调查研究的武器,善于发现问题,做到“眼到”,为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方面,调查研究要发现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是年轻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应该发现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长期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是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拦路虎,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年轻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锚定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另一方面,调查研究既要发现显性问题,更要发现隐性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其中一些显性问题横亘其间、隐性问题藏形匿影,年轻干部要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善于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调查对象的显性问题、持续寻找隐藏深层的隐性问题,为问题最终顺利解决开路架桥,为清除危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毒瘤”提供药方。
▶▶年轻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口到”,有效沟通交流是法宝。
调查研究的直接目的是掌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第一手资料,有效沟通交流是年轻干部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法宝,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年龄和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在运用沟通交流进行调查研究时难免存在一些壁垒,年轻干部要搞好调查研究,必须做到“口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讲“真心话”“知心话”“家常话”,以良好的沟通交流助力调查研究的顺利推进。要讲“真心话”。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待人民群众,要以真心换真心,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真正做到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在的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同理,获取信息的渠道再多,也不如深入群众进行沟通交流,更不如与人民群众讲一讲“真心话”。要讲“知心话”。年轻干部要关注人民群众真正需要什么,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知群众冷暖、解群众急难。要讲“家常话”。有效的沟通交流切忌照本宣科,对人民群众进行长篇大论的文件解读、政策宣读更是不可取,要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不讲空话官话腔调话,要在与人民群众“拉家常”的过程中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
▶▶年轻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身到”,实事求是实践是归宿。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年轻干部进行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能力,首先要亲身躬行,尝甘苦、履夷险。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年轻干部要学会“眼睛向下”,走出办公室、走向实践场,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回应民情,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坚决摒弃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先入为主式调研,坚持通过实事求是的实践,更好地了解掌握中国的客观实际,正确地把握中国的客观实际,获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规律和真知。其次要坚持因地、因事、因人、因时制宜的实践原则。实事求是地进行调研实践,要坚持党性原则,做到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实践过程中切忌千篇一律、墨守成规,要根据不同地点、不同事件、不同对象、不同时间调整调查研究的范围、思路和方法,要做看得到实情、看得到真知的调查研究。最后要坚持与时俱进的调查研究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块链、大数据、互联网都可以为调查研究实践提质增效,在“人力”为主导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增添“技术力”的加持,实现调查研究“人力+技术力”的双重赋能,不断提升调查研究的效率和范围,为系统性的调查研究提供时代驱动。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是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照进现实的生力军。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既是年轻干部面对复杂局面、解决工作难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增强自身本领的内在需要。年轻干部要做“观蛟龙”的“其尤甚者”,沉下心、迈开步,在“心到”“眼到”“口到”“身到”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更好担当起时代大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