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

2023-04-17 10:23:10

作者:杨清波

  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

  ——“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系列评论之一

  编者按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出安排部署。为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讲话精神,掌握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凝心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早在1927年,毛泽东同志就对湖南湘潭、湘乡、衡阳、醴陵、长沙的农民运动进行了32天的实地考察调研,每到一地,“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刊登在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上。这篇考察报告用大量不可辩驳的事实,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也为之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

  “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经历,他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并身体力行。在河北正定,他跑遍全县25个乡镇、221个村;在福建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9个县;赴任浙江,他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他调研过全市19个区县;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他走村串户嘘寒问暖,田间地头查墒探苗,工厂车间寻计问策,科研院所交流碰撞……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为全党加强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典范。

  现实中,许多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经常下基层、听民情、做调查、谋发展,但少数党员干部的调研却“变了味”:有的“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走马观花,“花”是什么样子都弄不清;有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浮光掠影,“水”的深度都探不明;有的“从干部中来,到干部中去”,不愿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都听不到;有的似井中葫芦,看是“沉下去了”,其实还“浮在上面”,晃来晃去,发现不了什么突出问题;还有的“下去找材料,回来写报告”,文来文往,解决不了一点实际问题……诸如此类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一而足。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蜻蜓点水”式调研,调查的是“皮毛”情况,摸来的是“片面”问题,提出的是“无用”建议,作出的不可能是科学决策。如此,危害的必然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

  搞好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作决策、出政策、解难题,应坚决摒弃“蜻蜓点水”式调研,要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调查研究。

  调研要“身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蜻蜓点水”式调研看不到群众的“急难愁盼”,听不到群众的真实声音,摸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下基层时常说的一句话。

  2012年岁末,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来到河北阜平骆驼湾村村民唐荣斌家访贫问苦,接过从锅里刚蒸出、冒着热气的土豆,掰开一块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亲身体验贫困群众的生活。他说:“要看就要真看,看真贫,通过典型了解贫困地区真实情况,窥一斑而见全豹”,强调“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看实情,“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看真贫,“真正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

  党员干部只有“身入”基层,走进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切体验群众生产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把真实的情况“摸”上来,把深埋的问题“挖”出来,把管用的经验“捋”出来。

  调研要“心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实现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的调研目标,党员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也要“心入”基层。调研时,要“专心致志”而不能“心不在焉”,要“下马看花”而不能“走马观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就是说要掌握真实情况,形成真知灼见。”

  2022年10月16日,在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上,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代表说:“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每一次到下姜村,都会到田间地头看一看生产情况,也会到老百姓家里拉拉家常。”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解剖麻雀”式的用心调研,为曾经是贫困村的下姜村指明了绿色发展的蝶变之路。如今,该村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只有真心对待群众,群众才会向你吐露真情。要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饮一壶茶、同吃一锅饭,在“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中倾听群众心声,在“打破砂锅问到底”中找到问题症结,在“以民为师,问计于民”中发现破题良方。

  调研要“情入”。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名党员干部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1941年6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布置公粮征集任务。当天正打雷下雨,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靠在简易会场的立柱上听会,被当场雷击身亡。当天有一个农民的驴也被雷电打死,于是这个农民借此辱骂毛泽东。毛泽东同志知道后,引起了深思:一个农民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呢?这反映出我们的工作出了什么问题?他一边制止抓人,一边深入调查事情的缘由,原来是征粮过多、农民负担过重引起的。他立即与中央和边区政府商量,把公粮由20万担降到16万担,其他税收也适当减轻。接着又抓了两件事:一是积极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二是实行精兵简政,既减轻了边区群众负担,又促进了边区政治经济发展,得到了边区群众的衷心拥护。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以百姓心为心,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眼睛朝下、脚步向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近的远的都要“走一走”,好的差的都要“看一看”,善于倾听群众“牢骚话”,乐于倾听群众“抱怨话”,敢于倾听群众“批评话”,真正用调查研究的实际成果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力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