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聚焦劳动育人关键是开足劳动课

2023-04-12 08:45:38

作者:熊丙奇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加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从丰富教育内容、拓展实践场所、增强师资力量、加强工作保障、压实工作责任等方面提出了13条具体措施,包括中小学校保证每周1节劳动课、每学年1个劳动周等,推动当前制约工作开展的难点堵点问题解决。(4月11日《济南日报》)

  从去年9月1日起,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但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面临诸多现实困难,此次发布的《措施》,是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推进学校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独立成课后,如何开齐开足开好劳动课,首先需要解决师资问题。《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2)》显示,各学段劳动教育教师普遍存在较大缺口。劳动教育专业师资的短缺,直接影响到劳动教育的开展,劳动教育要么变为走过场,要么被其他学科教育挤占。对此,《措施》明确,要多渠道保障师资力量,推动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劳动教育教师,并逐步招聘劳动教育专职教师。

  其次,需要转变对劳动教育的看法。有一些人质疑在人工智能时代,为何还要求学生干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就不是劳动吗?这是对开展劳动教育的狭隘理解。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通过让学生参加日常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等,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意识,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并进行初步的职业启蒙。

  为此,把劳动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要避免“打卡式”“展示式”劳动教育,或者把学生的劳动作业变为家长作业。由于缺师资、场地,一些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就是给学生布置劳动教育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完成,家长配合上传图片。没有给学生系统的劳动教育,就很难起到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形成健康劳动价值观的作用。

  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过程,而不是展示什么劳动教育成果,如要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多少时长的社会实践、社会公益、职业体验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素养综合评价,也不是把劳动素养作为选拔因素,而是引导学校、学生要重视劳动教育。学校要做到开齐开足开好劳动课,对学生上劳动课,以及参加校外社会实践、社会公益等的表现进行写实性过程性评价,关注每个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获得的成长、变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