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打击“培训贷”要构建共治机制

2023-04-11 09:04:56

作者:龙敏飞

  □龙敏飞

  尽管每月有2000元生活费,但这半年来,在安徽合肥读大一的学生杨云,仍过得十分拮据。因为有880元要转入一个小额贷款平台,这项贷款甚至并不是她自己办理的。每月支付880元,12期分期,总计10560元的费用,是杨云报名参加的线上原画培训班的“学费”。听完一节直播课后,杨云在该培训机构“老师”的“鼓励”下,一步步签订了贷款协议。(详见今日本报09版)

  “尚未入职先被贷、还没上班先背债”,这般怪诞景象,已成不少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校园贷”不断翻新升级,对社会阅历不足的大学生们来说,的确难以招架。如果说,此前很多“校园贷”是因攀比心态、功利思维作怪的话,如今的“培训贷”,级别与段位则高出很多。因为,“培训贷”瞄准大学生的上进心理,几乎无死角地对他们发起“进攻”。无论是为了给家人减轻负担,还是只想找个兼职,在“零基础可轻松学习……月入过万很简单”等内容的宣传下,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难以看穿套路背后的风险。

  细致入微的服务,无微不至的骗术,当“培训贷”逐渐成为一种陷阱,大学生们首受其“害”。“培训贷”之所以盯上大学生,一方面是“校园贷”市场存在门槛低、身份审核形同虚设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们依然是象牙塔里面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弱、风险意识较差、社会经验较少,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这些不良“培训贷”,正是换了个马甲的“校园贷”,危害极大。针对这些行业顽疾,今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体育总局办公厅五部门共同制定的《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选择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方式对预先收取的培训服务费实施全额监管。校外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这一办法可谓是釜底抽薪之举,进一步压缩了“培训贷”的生存空间。

  法律法规的界定明确清晰,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引导行业步入发展正轨,让“培训贷”乱象彻底消失,仍需要配套措施及时跟上,确保制度规定的善意能严格落实到位。若想对“培训贷”进行精准打击,需多措并举,积极构建多方协同共治机制。一则,要积极完善各类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不能让这一行业“随进随出”,从源头上进行防范;二则,监管部门要加大排查力度,积极整顿违规机构,不能让这一行业成鱼龙混杂的局面;三则,对各大银行来说,也应针对大学生们提供规范化、安全放心的贷款服务,满足部分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