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因强制加班怒怼领导:企业留人“用薪”更需“用心”

2023-04-06 09:34:46

作者:特约评论员 李明

  强制加班几时休?

  据新黄河报道,4月4日,疑似“清明节强制加班怒怼领导”的相关聊天记录在网络上热传发酵,微博话题#中国电科#也于5日上午登顶热搜。截图显示,事情起因是涉事员工陈某,因领导安排清明节加班而情绪迸发怒怼领导,并引起部门同事的集体共鸣,纷纷要求辞职。目前,疑似当事人陈某回应已经离职。

  5日下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回复媒体时表示,网传微信群聊天记录所涉单位和人员,非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和员工。尽管涉事微信群究竟属哪家公司尚待认领,但并不妨碍舆论场对此议题的关切。

  “996”“007”“年轻人整顿职场”……这些年来相关话题此起彼伏,无疑是这起风波的背景音。寒来暑往,节假日电话微信信息不停,打工人苦加班久矣。尤其在一些企业的鸡汤宣传里,加班成了员工对公司忠诚度的唯一检验标准。在这套谬论里,企业文化“平替”了法律法规,用人单位成了话语权的唯一掌握者和解释者,他们要的不仅是鲜活的共建者,更是绝对服从的“工具人”。

  虽然我们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普通职工和用人企业的权益显然失衡。在人情世故和潜规则面前,员工纵然有理也难免出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妥协与无奈。长此以往,每个人心底隐秘的火山终有压抑不住爆发的一天。这也是为何此次风波能在舆论场引发如此广泛的共情和共鸣。

  尽管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但为何劳动者还是叫苦连天?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维权的成本太大:对在职员工来说,无论是采取劳动仲裁还是对簿公堂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可能是不欢而散。无论谁胜谁负,即便企业不下逐客令,员工自己也会如坐针毡。且不说因突然辞职带来的生计压力,一旦闹掰离开,此前为公司付出的种种都付诸东流,所以大多数人只会“站”在维权之门前望而生畏。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群策群力,进一步优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手段,用制度的尽善堵上不对等关系的口子。比如有关部门能否开通一些便捷的网上投诉渠道,在充分取证和充分保证个人信息不外泄的情况下,以最大力度实施处罚监管,让劳动者免去瞻前顾后的纠结,用最小成本来维护自身最大权益,把员工日常的不平等变平等。

  在这个一切都在加速的时代,一些企业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版图时,难免有三步并作两步走的速成心态,加班也成为一些行业的常态。然而,追赶与跨越的前提是共识聚力,而非潜规则“压榨”。用人单位须知,除了“用薪”留人,更需用心留人。若员工的休假权益难以百分百保障,那么用人单位也应足额支付加班费用作为补偿,并施以足够的人文关怀,而非“已截图给领导,自己说的话自己负责”之类的冰冷与胁迫。

  现代职场之所以为现代,就是其本身对人的本质的尊重,达尔文法则的弱肉强食不该在这里出现,靠“豁得出去”才能维护权益的现象也不该出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