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泉声 > 正文

【舜网•理上网来】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2023-03-24 10:11:00

作者:李昆壕

  近年来,“诗词热”“汉服热”“文创热”“非遗热”一浪高过一浪,让沉睡的传统文化逐渐“活”起来、“靓”起来、“新”起来,点燃了大众心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与热爱,也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更成为现代大众认识传统文化、读懂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新方式。

 
 济南日报崔健/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深入推进文化“两创”成为新时代传承与发展、推动与创新传统文化“破壁出圈”的“题中要义”。


  济南日报崔健/摄

  作为千年古城济南,黄河文化、龙山文化、齐鲁文化、红色文化、泉水文化、非遗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沉淀为济南独有的文化基因,根植于城市的肌体,成为城市精神的传承与根脉。近年来,济南本土最火的文化无疑是“非遗”文化,在扎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济南以古为新,将非遗传统文化精粹不断融入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中,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之一。


  济南日报崔健/摄

  其实,济南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不止于此。近年来,济南以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激发老城活力,守住老城历史文脉,让历史城区“活”起来;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会,加强黄河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打造黄河文化“新地标”,让黄河文化“破圈”“出海”;加强曲艺传承保护、曲艺作品创作生产、曲艺普及推广,让曲艺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使本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适应......从守好古城历史文脉到传统曲艺融入百姓生活,从打造黄河文化IP到推动建设“非遗之城”,一系列的举措背后折射出的是济南践行文化“两创”的决心,是文化与时代相融合发展的成果输出,更是济南稳扎稳打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文化沃土上,从来不缺乏传承者和创作者。作为济南手艺人汇聚地,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汇集了超多手造作品,这些手艺人让传统非遗文化呈现“七十二变”,在传承中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延展了城市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并与城市时代精神相契合。


  济南日报崔健/摄

  比如兔子王的非遗传承人杨峰,把济南特有的元素融入到“兔子王”的泥塑中,用泥塑诠释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南皮影“女掌门”李娟,将中国的孝文化、寓言故事等融入皮影中,遍布社区、剧场、景区、各大中小学等,让内容和文化实现双向奔赴;还有最近超火的“超然楼”,在济南泥塑传承人王令涛的手中,打造出了微缩版的“超然楼”小雕塑,将泥塑作品与济南文化相融合。


  济南日报崔健/摄

  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众多传承下来的非遗项目在时代的呼应下呈现出时代的模样,绽放时代的光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