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手机“外放”,罚单也是告知单
2023-03-07 13:40:00
作者:苑广阔

朱慧卿 作
近日,有网友称,自己去江苏南京旅游,在地铁上因手机外放而收到“罚单”,引发关注。3月5日,南京地铁回应记者称,属实,车厢内有稽查人员进行巡逻。该网友表示,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时自己在刷朋友圈,外放声音其实并不很大,凑巧有一个巡逻的工作人员经过,虽然开具了告知单,但最后并没有罚款。(3月5日新黄河客户端)
确切地说,该网友收到的这张“罚单”,并不是真正需要缴纳罚款的罚单,而是一张“禁止行为告知单”,算是对当事人的一种提醒和劝导。
面对这张因为在地铁车厢内手机外放而导致的“罚单”,还有网友表示,自己此前乘坐南京地铁,因为没忍住喝了奶茶,也被“罚”。当此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后,多数网友都表达了对南京地铁的支持,很多人认为手机大声外放的确影响他人,此举能够让乘坐环境更清爽安静,希望能在全国更多地方推广,同时也在除了地铁之外的其他公共场所,包括公交车、高铁动车上推广。
网友的这些观点,其实已经充分说明大多数人对少数人在公共场所实施的不文明行为的一种反感和抵触。就像手机外放,很多人只图自己方便,完全不顾周围人的感受,不但会影响其他人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的体验,而且也容易导致矛盾和纠纷,甚至引发冲突。
2020年4月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就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而根据《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的规定,由工作人员进行巡查,发现有随地吐痰、躺卧、车厢内饮食、大声喧哗、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等相关禁止行为,会开具相应的告知单。如果情节严重,也会进行罚款。此外,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也明令禁止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
加大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治理力度,非常有必要,因为文明的社会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而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除了加强宣传和引导,更主要的还是需要从法律与制度的角度入手,予以约束和规制。
实际上,围绕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很多地方都以法规条例的方式予以治理,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如果都像南京这样,对地铁上手机外放“开罚单”,势必会给公众带来更好的引导和警示作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