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高教普及时代,避免学历和人才“两张皮”

2023-03-02 10:00:07

作者:熊丙奇

  因为新设立9所职业院校,位于中部地区的河南职业教育再次受到关注。在网友评论中,“作为高考大省,多设两所好大学不行吗”“新设立9所职业院校还不如增加一所本科”等质疑并不少见。在不少人看来,河南考生众多,竞争压力大,更需要建设高水平的本科院校和全国知名院校,缓解河南高考考生的升学压力。(3月1日《工人日报》)

  如果新增高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升学率,那么网友的建议是“正确的”,不但应该新增本科院校,而且应该把高职院校都逐渐“升本”,以提高高考大省的本科录取率,让更多学生能进本科。然而,新增高校更应考虑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盲目新增本科院校,提高本科率,只是满足社会的“学历需求”,而非“人才需求”,这会导致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还会刺激学历高消费。

  最近,出生人口变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引发舆论关注。根据2020年—2022年的出生人口数,到2038年,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就会过剩,随后会“严重过剩”——2022年出生人口只有956万,而我国当前的高校招生规模就已经超过1100万。专家预测,随着出生人口下降,将会出现部分高校因生源危机而关停。

  由此看来,再新批建设高职院校,既“不合时宜”,又“缺乏前瞻性”。当前,学生和家长更看重的是本科院校,而未来,这些新增的高职院校,需要克服生源紧缩的现实困境。但是,这是从学历角度进行的判断,从人才培养角度,我国则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技能型社会,以消除社会的教育焦虑,避免学历内卷加剧。

  发展高等教育,面临两大需求,一是学历需求,二是人才需求。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过程中,高校更多考虑的是学历需求,而不重视人才需求,因为不管学校开设的专业是否有质量保障,都会有学生报考,有不少学校回报给学生的就是一纸文凭。而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再只考虑学历需求,而不考虑人才需求,就会因学历贬值而导致高等教育贬值。

  从人才需求角度看,高学历学术人才的需求是相对有限的,高等学校更应该下大力气进行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2014年,我国教育部就曾推进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行职业教育,却因职业教育被视为“低人一等”的教育,地方本科院校都想举办综合性院校而效果不佳。然而,如果由此迎合社会对学历的需求,只重视发展普通本科教育,则会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出现更严重的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供需“两张皮”问题。

  一个事实是,如果不久的将来,所有适龄学生都上大学,且都上本科院校,那么新增的就业人口,都将拥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他们愿意接受去做普通劳动者吗?如果不愿意去做服务员、保安、保洁等普通的职业,谁来从事这些职业?他们中的相当部分又去哪里就业?这就要求必须形成合理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不能一味追逐提升学历,而是要给受教育者适当的教育,否则会制造大量的教育资源浪费与人才浪费。

  简言之,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要推进社会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高校应形成自己合理的办学定位,从重视“学历教育”转向重视“能力教育”,受教育者选择学校,也应该首先关注其教育质量,而不是可以获得什么文凭。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取消将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赋予职业教育平等的地位,把职业教育真正建设为与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并办出类型教育的特色。舆论对河南新增9所高职院校的关注,应该聚焦到这些高职院校如何办出特色上,而不是关注其学历层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