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毁苗割青”,要画红线更要稳信心
2023-02-24 09:06:37
作者:木须虫
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也明确要求,严防“割青毁粮”,同时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及特色饲草资源。
很多人并不理解,去年河南农民“毁苗割青”的小事件,会关乎粮食安全的大格局。诚然,表面上看,这只是个别农户利益比较的“算小账”选择,于整体粮食生产的影响微不足道。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粮食安全并非空中楼阁,稳定的粮食生产与供给是基础,而每一个农户和每一块粮田,像一块块砖一样紧紧垒在一起,便是坚实的安全基础,稍有松动,便会导致基础的土崩瓦解。
河南“毁苗割青”事件虽是偶然,甚至是收购青苗加工青贮饲料也非市场常态,但却深刻揭示出“利益换算”会对粮食生产与供应稳定带来冲击和挑战,今天卖青苗比卖小麦划算割青卖苗,明天种花比种粮更值钱,便会毁田种花,诸如此类,必将影响到社会稳定甚至是战略安全。毕竟,粮食生产需要较长周期,同时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粮食生产能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对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粮食自给率低,安全的基础相对更脆弱。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全国一盘棋,算大账、讲大计,画红线、守底线,坚决遏制土地“非农化”“非粮化”的趋势。同时,在禁止“毁苗割青”等微观细部蚕食粮食生产稳定上防微杜渐,发现苗头,从严惩治。
当然,稳定粮食生产与供应,垒高防利益冲击的大坝,增强种粮地区以及种粮农民的信心也很关键。所以,维护粮食安全要“大账小账”一块算。一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与贴补政策,反哺补偿,纾解地方“非农”发展的焦虑,减轻“与粮争地”的压力;另一方面则要健全种粮保护扶持政策,改善生产经营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种粮走出“价贱伤农”的困局,让农民种粮能够获得长期稳定合理的收入,呵护积极性,稳定心理预期,增强“算比较账”的定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