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新赛道”应跑在“法治轨道”上
2023-02-17 14:21:30
作者:李英锋
“你好,我这边是情感电台。你有一个朋友托我给你打个电话,想问问你最近过得怎么样……”近来,打开网络直播平台,时常会碰到类似这样的“代打电话”直播。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会根据用户提供的电话号码和需求打出一通通电话,有的是表白送祝福,有的则是“整蛊”开玩笑,用户需要给主播刷“礼物”预约排队代打。打电话过程的不确定性吸引到一众猎奇围观的网友。(2月16日《工人日报》)
一些网络主播把有偿代打电话视为直播间营销“新赛道”,对代打委托几乎来者不拒,“打”得不亦乐乎。殊不知,在这条“新赛道”上“狂飙”,稍有不慎,就可能越界、脱轨。事实上,有些网络主播代打电话的行为已经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已经违背了公序良俗,已经踩踏了法律底线。
主播代打电话可能触及多个违法侵权点——有些主播在直播间公开代打电话的全过程,并把接听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的惊讶、疑惑等反应作为收割流量的噱头,这类直播可能会泄露接听方的电话号码以及接听方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活动信息,涉嫌侵犯接听方的隐私权;有些主播代打电话的内容中有辱骂、骚扰等行为,或做欺骗性测试、恶搞整蛊,涉嫌侵犯接听方的名誉权、安宁权等权益;有些主播明知或应知委托方具有违法犯罪故意,未对委托方和接听方的身份关系以及代打电话的行为性质进行甄别核实,帮委托方代打电话,可能构成侮辱罪、寻衅滋事罪、诈骗罪等犯罪的共犯。
诚然,对于市场营销活动的创新,应该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不能因噎废食,在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禁止代打电话服务的语境下,代打电话服务在市场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实际上,代打电话服务在前些年就已存在,只不过是线下性质,并不具有网络主播、直播间代打等线上属性。代打电话服务也确实满足了一些人的交流需求,破除了一些人的沟通障碍。但是,无论是传统的线下代打电话,还是网络主播代打电话,都不能任性,都不能违法侵权。
网络主播们不能光忙着开辟“新赛道”,忙着吸引流量,忙着赚钱,还应算一算代打电话的“法律账”,主动规避违法侵权行为,该拒绝的委托要拒绝,该规范的“话术”要规范。
对于网络主播们开辟的代打电话等营销“新赛道”,监管部门、网络平台以及相关行业协会都应加强观察、关注和研究,对网络主播的“新赛道”营销行为进行合规指引、全面监测。既鼓励和保护合法营销行为,又对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发现违法侵权倾向或问题后,及时采取删除视频、暂停服务、封限账号、曝光警示等处置措施,净化“新赛道”营销环境,助推网络主播们的“新赛道”与法治轨道有效对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