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应对缓解“恐阳”情绪
2022-12-14 13:43:53
作者:肖明君
一般来说,类似信息在平台点击率、转发率都很高,这说明全社会对科学防疫的高度关注。同时,因为提倡科学应对,这些信息更像是“镇静剂”,对很多人能够起到舒缓焦虑紧张情绪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治愈”作用。疫情当前,社会上难免存在一些不安情绪,再加上受一些虚假信息“催化”,很多人心里就会七上八下、惴惴不安,以致“谈阳色变”。应该说,这种不安比病毒本身危害更甚。
如何克服“恐阳”情绪?有句话叫做“恐惧来源于未知”。人们之所以对疫情充满焦虑,主要还是对于新冠病毒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认知,不了解病毒的特性、不了解病毒的传播规律,也不了解正确的防护和处置措施。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目前阳性病例短期内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本来就存在着季节性扩散的规律。正是因为了解,就很容易被周围情绪裹挟,影响个人判断;因为不了解,就很容易放大内心的担忧和焦虑,导致出现一些不理性行为,甚至把这种不安情绪带给周围人,在一定的社会面上产生消极影响。
科学应对疫情,就要尊重疫情防控基本事实和常识。什么是基本事实和常识?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的说法,目前疾病危害性下降,病毒趋于“温和”;有效的疫苗和药物的供给充足,而且具有较高的接种疫苗覆盖率;从中央到地方,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和救治能力普遍大幅提升……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事实。而且“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并不可怕”这个论断,是经过科学和实践证明的结果,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日前表示,目前在广州,奥密克戎株主要是BA.4、BA.5,国内也有少量的BA.7,致病率低,绝大多数不经过治疗,只要好好休息,5至7天可以好转,危害性很小。
科学应对疫情,就要积极呼应疫情防控优化举措。目前我国根据疫情传播新特点,对当下防控措施做出了若干优化措施,其中提到继续加强疫苗接种,尤其是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这需要社区和家庭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配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并附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依据发热、咽干咽痛等七种症状列出了常用药物。对于这样的权威信息和科学引导,要认真对待并积极落实。在个人层面上,更要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而不是病急乱投医,迷信“小道消息”。
疫情当前,还是那句话,要做好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戴口罩、打疫苗,避免人群扎堆,备好常用药品……只要自我防护到位了,“恐阳”情绪自然就会消解。也只有这样,才能把疫情防控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