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家访纳入考核”推动教师更好尽责

2022-12-08 09:15:34

作者:张玉胜

  北京市教委等十部门近日印发《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从加强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深化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实施方案》提出,明确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中小学教师。(12月6日央视网)

  过去,入户家访曾是中小学教师从业履职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家校沟通最为精准和有效的方式。但随着电话、QQ、微信等现代通信手段的普及,传统的入户家访逐渐式微。诚然,相较于电话联系和微信留言,入户家访的确有着“耗时”“费事”之嫌,但这其实存在着对传统家访的轻视与误读。

  践行教书育人宗旨,不仅需要老师留心观察学生的在校表现,更需要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与家教情况。入户家访便可以让老师拥有身临孩子“成长现场”的直观体验,和家长一对一沟通。这种“面对面”和“因材施教”的家访方式,其教育效果显然是线上沟通的“隔空喊话”和家长会上的“集体面谈”所无法企及的。

  教育曾被喻为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爱心”事业,而教师就是从事这项伟大事业的工程师。懂学生方能懂教育,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将家访列入教师考核内容,可以增强教师对家访的重视,强化其对家访频次、家访内容和家访效果的规划,防止家访沦为停于嘴上、浮于表面的“走过场”。这既需要老师对家访作出规划、列出日程、把握节奏,也需其做足功课、有备奔赴、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学校考核要积极创新教育管理与评价手段,建立和完善支持激励、科学评估教师家访行为的良性机制,要强化对教师家访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家访能力和沟通素养。

  入户家访是家校沟通、共育孩子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社会考察老师、提升教育公信力的难得机遇。故此,要积极宣传、多方动员,争取更多家长对家访行为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合力构建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教育生态。要确保每一年级的老师家访不漏一户、不缺一生。尤其是对那些父母在外打拼、祖辈看管孩子的留守家庭,教师更要为家访作好前期工作与安排,争取家长们的理解与配合。

  将家访纳入考核,并非学校一家之事,既需要得到家长的积极回应,也牵涉到社会多个方面的协调配合,期待借由考核家访这一小切口,撬动全民重视教育、全社会致力关心下一代的新格局。(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