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漂族志愿者”在老有所为中融入城市
2022-11-30 09:10:14
作者:杨朝清
“老漂族”,是指为了照顾子女及第三代离开故土到子女所在城市生活的老年人。“老漂族”不仅面临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不适应城市生活等困扰,也面临如何“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现实考题。
“老漂族”远离了原有的社交圈子和熟人网络,迫切需要实现与群体的交流和对社会的融入。从开设缩减文化差异的课程、举办百家宴和老漂文化节等活动,到组建太极拳队、旗袍队等兴趣类社团,再到建立“老漂族”志愿服务队,“老漂族”逐渐实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从客人到主人的角色转变。
面对“老漂族”,我们不能只看到老人之老,却忽略他们背后蕴藏的智慧和力量。激发“老漂族”的参与热情、畅通“老漂族”的参与渠道、探索“老漂族”的参与机制,“老漂族”也是一个富矿,有待开发和利用。“老漂族”不仅不是包袱,反而可以在弘扬传统文化、优化社区治理、增强邻里互动、培育社区共同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老漂族”志愿者既有助于通过“以老带新”来促进新来的“老漂族”适应城市生活,也有助于让每个“老漂族”的生活都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老漂族”志愿者不仅做到了“漂有所属”,也让“老漂族”成为美好生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流动的中国”创造了无数的可能和机会,为年轻人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价值实现空间,而许多老人为了让儿女安心工作,离开家乡到陌生城市当子女和孙辈的“后勤部长”,这根源于他们对子女厚重的关爱与深沉的情感。面对这些可敬可爱的“老漂族”,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城市,都应该推动实现“此心安处是吾乡”,让“老漂族”身心愉悦,更有获得感与幸福感。
让“老漂族”更好融入城市生活,不仅需要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外部环境,也需要“老漂族”激发自身潜能与活力,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面“实现价值、发挥作用、赢得尊重”。当“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日常生活的主基调,“老漂族”才会对一个城市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