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社会需要约定更多“安全密码”

2022-11-01 12:51:25

作者:罗志华

  近日,“外卖员被打赏1元1角以为求救秒报警”一事,引发社会热议。事情的经过是,一名外卖小哥送餐到门口,年轻的女顾客取外卖时怕吵到怀中的孩子,眨眼点头表示会给好评。事后,她从2元余额的银行卡里随手输了1.1元打赏费给外卖员。外卖小哥离开后迅速报警,不一会儿物业和民警都来敲门,询问是不是遇到了危险。民警表示,这样的“白跑一趟”很值得,为外卖小哥的警惕性、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点赞。(10月30日光明网)

  此事虽然是一场误会,却有其合理性。因为1.1元的正规显示是1.10元,容易被对方认为是在报警求助。再加上该女子不说话只眨眼点头,更会让人误以为她受到威胁而不敢公开报警。这位外卖小哥报警并非多此一举,相反,他关心顾客的安危,值得学习。

  近年来,类似的呼救或信息交流时有发生。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去年一名女子打110,却问“快递到了吗”,接线民警迅速读懂了她在受到威胁时不能明说的呼救信息,进而果断出警,化解了危机。

  此事触及安全信息传递或紧急呼救等话题,说明社会需要更多类似的“安全密码”。人处于紧急状况之下或危难之际,没有太多表达的机会,此时向外传递的信息越简练越好,这就需要事先做好约定。此外,在利益相关方或犯罪嫌疑人在场的情况下,呼救更加不能直接明说,需要使用能被外人快速领悟的通用暗语或行为。这次1.10元的打赏引发误会,也说明统一暗语或行为,并慎重使用的重要性。

  尤其要看到,在医疗急救领域更需要高效快速的急救信息传递。比如心肌梗塞、脑卒中、癫痫等疾病患者在外突然发病时,周围人是否了解其病史,直接影响到急救的成功率,有必要为不同疾病明确一个固定的标识或简语。急救接线员经常会接到“无声的电话”,当事人因伤病无法准确表达时,统一的简语或敲击声,也是难得的信息传递方式,等等。

  突遇险情时,民间自发的这类信息传递值得鼓励,但社会统一的“安全密码本”更值得期待。“SOS”这一呼救方式虽然很经典,但在国内尚未得到普及,也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险情与处境。推出更易被民众理解和接受的通用呼救语言,或通过社会力量引导,将一些使用较普遍的呼救方式,变成约定俗成的通用语言,就会大幅提升紧急呼救、应急救援等行动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让社会变得更加安全,民众生活得更安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