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职称新政”重塑教师队伍
2022-09-27 10:41:52
作者:戴先任
以往,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常年“拥堵”,主要原因就在于指标有限,每年的指标都是固定的,很多学校都是前面的不退,后面的就上不去,教师职称评定常年“排长队”,论资排辈的现象较为普遍。评职称难限制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也引发了许多不公平、不公正问题,削弱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教师取得更大的进步,然而职称晋升常年“拥堵”,无法正常发挥对教师“论功行赏”、激励后者的正向作用,从而影响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自我优化。现在,“职称新政”将让评职称难的情况得到改善。按照《意见》规定,今年的“职称新政”施行之后,各省可以县为单位计算、分配、管理教师的岗位职级。也就是说,初级、中级、高级教师各自所占的比例、如何分配将由各省按照本省实际情况制定,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在国家层面作统一规定。各地可建立健全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制定高级教师岗位设置办法。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将有机会评上高级职称,是对现有职称评聘制度的优化与完善。
让“职称新政”真正落到实处,不仅要做到能者上,还要让庸者下。如《意见》提到,“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奖优罚劣,树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导向,构建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师队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损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当然,让“职称新政”更好激发中小学教师动力,也需要持续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更科学、公正、客观的中小学职称专业评价机制,让教师的职称评定及权利使用都有规可循,从而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与教育资源,让教师队伍永葆活力与向上的“生命力”。(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