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提升“二次消费” 景区需学会“算总账”

2022-09-23 13:52:55

作者:江德斌

  “十一”长假将至,不少景区继续实行免门票政策,有的景区在免门票的同时还将一些服务项目同步降价。业内人士表示,景区此举主要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旅游市场低迷,激发游客出游动机和意愿。从长远看,景区应从“门票经济”走向“综合经济”。通过增强“二次消费”,让景区产生更多附加值。(9月22日《工人日报》)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景区主要推行“门票经济”模式,“躺着就可赚钱”,缺乏变革动力。然而,“门票经济”弊病太多,难以长久维系。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大趋势下,免门票、降价逐渐成为主流,景区需要学会“算总账”,尽快摆脱“门票依赖症”,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改善游客体验感,提升“二次消费”占比,以实现更稳健的经营。

  除了景区的门票费用外,游客在景区内的其余消费,都可以统称为景区的“二次消费”,主要包括景区内交通、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文创产品等,游客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消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大部分景区的“二次消费”仅占景区收入的10%以下,而国外许多景区的主要收入都是由“二次消费”构成,巨大的差异说明了国内景区挖掘“二次消费”的巨大潜力。

  由此可见,门票乃是景区的一次性收入,缺乏拓展空间,且在监管部门的严格约束下,又有游客流量、价格等“天花板”限制,导致门票收入面临增长瓶颈,如今受到疫情影响,更是一蹶不振。与之相反,“二次消费”具有重复性消费特征,且可以根据社会变化,不断开发和优化消费项目,持续提升游客体验感,并可通过各种营销方式,引导和刺激游客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相关收入的持续性增长。

  以往“门票经济”的利益分配不合理,其中景区管理方受益最大,而旅游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受益很少,主要因门票支出占比过高,游客消费意愿下滑,导致其他环节收入受到影响。所以,在摆脱“门票经济”模式束缚时,最关键就是要敢于打破旧的利益分配桎梏,重构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将景区门票收入占比降下来,让其他环节分享到更多的旅游经济红利,实现合作共赢发展。

  表面上看,景区门票收入占比下降,会给景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旅游经济是一体化的,门票价格下降会刺激游客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此消彼长后,景区“二次消费”将获得相应的提升,并惠及全产业链。因此,景区管理方需要具备全局观,认识到大趋势的变化潮流不可阻挡,加紧做好整体规划,提高景区内的吃喝玩乐、交通、住宿、购物等产品和服务质量,想办法增加游客的游玩时间,最大限度地改善体验感,让游客心甘情愿花钱消费。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