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非遗食堂”让非遗传承入口入心

2022-09-22 11:12:35

作者:刘天放

  排骨藕汤、孝感米酒、武汉豆皮、四季美汤包、田恒啟糊汤粉、德华楼包子、蔡林记热干面、合记老福庆和粉面……9月20日,走进湖北经济学院“非遗食堂”,50余种楚菜非遗美食香气扑鼻,吸引师生排队选购。(9月21日北青网)

  据悉,“非遗食堂”由湖北经济学院楚菜现代产业学院联合湖北知名老字号餐饮企业共同打造,于今年9月开学季投入使用,现有8个窗口开放。入驻“非遗食堂”的企业,需要是市级以上老字号企业,或者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单位。可见其名副其实,是真正的“非遗食堂”。

  而且,综合考虑企业经营压力和学生消费能力,学校为入驻企业免除一年租金,菜品售价则普遍低于市场价20%至30%,既降低了企业负担,又使学生消费得起。平时,很多高校都在结合自身实际,为传承非遗不懈努力。如有高校开设非遗课,或积极为社会培养非遗人才,或设立创新平台,为非遗提供有力支撑等。

  不过,高校设“非遗食堂”实属罕见,是高校传承非遗文化的创新之举,既符合客观实际,也很接地气,很容易让学子在“舌尖”上体味楚菜非遗美食的起源、特色、发展历程及制作技艺。从品尝美食中获得的感受远大于说教。而且,学生还有机会到后厨,近距离感受楚菜非遗小吃制作过程,甚至去动手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非遗的传承、保护以及合理利用之路,不仅关乎经济发展,还关乎所有中国人的灵魂归宿。唯有让“非遗即生活”入脑入心,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高校肩负着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任。对此,加强大学生非遗传承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增强民族身份感和认同感的引航灯、社会和谐的助推器、国家发展的软实力、促进民族团结的压舱石,体现着民族精神。而湖北这所高校开设“非遗食堂”让非遗传承入口入心,令人眼前一亮,既是让“非遗即生活”入脑入心之举,也是为国家软实力添砖加瓦的有力之举,更可视为思政教育的一部分。坚持下去,“非遗即生活”的美好愿景,必将照进现实。(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