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对“换个标签,价格翻倍”不能止于吐槽

2022-08-30 09:41:31

作者:张淳艺

黎青 作

  同一类型、同一尺寸、同一材质的餐盘,加上“网红爆款”“ins风”“牛排盘”等标签,标价就翻倍;同样是保温箱,“轻奢”“复古”“商务风”的产品总是卖得更贵……近日,不少消费者吐槽在购物过程中发现的商品标签猫腻。记者调查发现,用来帮助消费者细化商品分类的各类标签,反而成为商家变相抬价的新手段。(8月29日《工人日报》)

  网上购物,很多消费者习惯于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搜索,比如“通勤”“复古”“商务”“休闲”等。殊不知,自己的搜索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搜索到的商品价格。输入“简约”“实用”等强调功能性表现词汇的商品,搜到的商品价格相对便宜,搜索“轻奢”“尊享”等强调氛围、观感、体验等内容的词汇,则搜到的商品相对贵些。

  商家深谙消费者的心理,清楚哪些标签对应的消费者能接受高溢价,哪些标签对应的消费群体对价格比较敏感。通过打上特定的标签,商品溢价动辄2至3倍,高的甚至能达到5到10倍。标签本是用来实现产品精细分类,方便消费者选购的载体,如今却成为一些商家“看碟下菜”、随意涨价的套路。

  事实上,“换个标签,价格翻倍”已经不是单纯的营销策略,而属于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去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专门规定:个人信息处理

  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搜索记录,就属于个人信息范畴。此外,对于兼具消费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的购买人来说,换标签涨价还可能构成价格歧视。

  对于“换个标签,价格翻倍”,除了消费者进行吐槽和反制外,更需要有关部门和电商平台及时出手,予以遏制。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对于变相涨价的商家进行约谈,督促其合法经营、诚信经营,对于构成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予以处罚。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应改进搜索推荐方式,在搜索溢价关键词时将相同类型、相同规格的产品一并呈现,同时完善图片搜索功能,便于消费者进行对比选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