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于大地,理论才有新高度
2022-08-19 11:16:00
作者:肖明君
理论“正声”与泉水叮咚相和,“理响泉城”与百姓宣讲有约。8月17日,“理响泉城”品牌矩阵发布仪式暨“中国梦·新时代·新征程”百姓宣讲报告会在龙奥大厦成功举行。
如果说,2021年是“理响泉城”理论平台启动运行的创立元年,那么,2022年则是其破题起势的发轫之年。作为全市极具集纳性、创新性和成长性的理论平台,“理响泉城”通过扎实的理论创新、理论输出和理论服务,获得了一个共建共享型平台应有的新高度。理论获得高度,不是靠在高处“飘”着,而是靠在地上“沉”着。谁能扎根大地,谁就能响遏行云。所以,“理响泉城”要响起来,就要先俯下身去,在基层寻找“理论生长点”,在百姓身边发现“理论关怀”。作为平台的“操盘手”,“理响泉城”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持续整合理论传播渠道、创新内容生产机制,为发声端和用户端打造强链接,让理论评论更具有百姓语感,告别了“曲高和寡”,获得了“同气相求”。
此次活动中,为进一步整合理论宣传资源,平台正式推出了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联动的“理响泉城”品牌矩阵,这不仅意味着“理响泉城”体量上的做大做强,更意味着未来的平台运行将更加垂直、更加直达、更加“贴地飞行”,这是真正质的飞跃。党性和人民性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一体两面,实践性和群众性是理论发展的二元同构。以区县、村镇为依托构建“理响泉城”新阵地,必然让人耳目一新,看到一个“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理论品牌闪耀泉城。“理响泉城”只有走进区县、村镇,才能让理论真正成为给基层群众答疑解惑的“百姓智囊”,才能真正打通党的创新理论“最后一公里”。从另一方面来讲,理论一旦“获得”了群众,就能真正走入实践,就有了鲜活性、就有了生命力、就有了发展完善的成长空间。
“理响泉城”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遵循“理论服务”的理念,送“理”上门,越来越多地把论坛、研讨会举办在老百姓的屋檐下。通过创立“理响泉城·基层治理论坛”,让理论更具有“群众取向”“问题导向”,关注真实问题,以解剖麻雀的态度为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通过《专家进社区把脉“电动车上楼难”》,真正做到让智库专家“开门坐诊”“开方取药”,受到了基层单位的认可和欢迎;通过《从“孝直经验”中发现乡村振兴的样板价值》,让关于“乡村振兴”的探讨从产镇融合延伸到乡村文化的传承开掘,真正成为一次田间地头的“理论开讲”。通过这一系列创新之举,在“理响泉城”这个平台上,理论和实践完成了“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逻辑自洽。也只有这样,泉城的理论强音才能“歌声嘹亮”,直抵人心。
方向对了头,一步一层楼。理论创新,只有瞄准现实之需、群众之需,才有真正的高度,“理响泉城”才具有更高的成长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理响泉城”只有拿出匍匐于大地的姿态,才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脑、入心,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精神动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