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教师轮岗”更有利于纾解家长焦虑

2022-08-05 10:46:29

作者:房清江

  “我们学校有200多名老师,今年的轮岗指标有十几个,轮岗的基本都是学科代表、骨干等优秀教师。”近日,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教师田淼向记者讲道。据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9月秋季开学后,全市16个区都将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去年8月,北京宣布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8月4日《工人日报》)

  近两年,一些地方以文件甚至立法的形式,提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尽管出发点不同,如深圳针对的是突出的“学区房”问题,北京则是为了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但总的来看,逐步建立教师流动制度,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破困的共同选择。

  事实上,无论是学区房,还是校外培训负担重,或者是择校热等,归根到底都是教育公平的命题,由于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诱发社会对教育择优的巨大心理焦虑。其中,师资与教学质量的平等享有是核心中的核心,诸如“学区房”择校热之类,本质是“名校独大”的虹吸效应,少部分人能分享到顶尖、集群的优质师资力量,诱发的秩序混乱。

  在师资个体之间能力水平差异无法缩小的情况下,只有引导教师随机合理地分布,才可能有效规避师资单向堆积,实现各学校及各区域之间教师整体力量与水平的平均分布。可见,建立教师普遍而合理的流动机制,不仅可以给饱受诟病的“学区房”釜底抽薪,而且有利于更广泛的教育公平,从根本上纾解家长们的教育焦虑。

  当然,教师流动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还有不少的障碍。在微观层面来说,不仅学校不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教师交出去,并且优秀教师也不愿意从好的学校流动出去,存在现实的利益障碍;而在宏观层面来说,普遍的教师交流轮岗,客观上是“削峰填谷”,会削弱区域教育竞争中“尖子”实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对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要改变与适应。

  建立教师常态的流动机制,需自上而下完善顶层设计,让教师交流轮岗成为义务教育刚性的制度,区域联动,整体推进,消除推行阻力。同时,完善制度配套,补好义务教育短板,如加大设施条件的投入,缩小学校间办学基本条件,改进教师的聘用、评价与管理,增大优秀教师基数、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完善教师交流的基本服务设施配套,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老师心甘情愿地流动起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