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互选室友”非万能,调整心态更重要

2022-07-14 17:02:21

作者:丁慎毅

  新闻背景

  近日,有上海交通大学准新生收到学校的宿舍需求调研,APP上“室友互选”的页面中,新生们需要填写自己的一些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否爱干净,早睡还是晚睡,学习主要在宿舍内还是宿舍外,有哪些兴趣爱好……每名新生都形成自己的标签,也能看到其他同学的标签,并以此来相互选择室友。学校表示,这只是征集意向,最终的宿舍安排还要综合考虑。(7月13日澎湃新闻)

  事实上,“互选室友”并非新鲜事,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就已推行多年。从学院的调查看,有81.4%的学生选择了以“性格”为主要标准。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想要和学霸做室友,另外,作息时间、地域和颜值,也是学生考虑比较多的因素。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13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70.5%的受访学生曾为寝室矛盾而感到烦恼,67.6%的受访学生曾想调换寝室。导致寝室矛盾的主因是:生活习惯不同、室友间缺乏沟通、性格不合。从这个导向出发,“互选室友”有其合理的因素,比如有人睡觉打呼噜、说话声音特别高亢,这是很难改的,具有这些特点的学生在一个宿舍或许更合适。但是,像性格、学习环境、作息时间这些因素,则是可以改变的。18岁的青年本身还具有可塑性,互选性格、作息时间之后的相处中一样可能遇到问题。至于选学霸,也非必选项,学渣遇到学霸,并不会因此也成了学霸,关键还是内驱力。

  事实上,“互选室友”并非万能,各调心态更为重要。“互选室友”固然尊重了新生们的个人习惯和兴趣爱好,少了些“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苦恼,多了些“不打不相识”的惊喜。但另一方面,这种过早的“选择”和“过滤”,很有可能故步自封,画地为牢,让新生缺少了跟不同人交流的机会,会错过很多有意思的人。

  各自调整心态,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共同寻找最大公约数,或许对寝室生活更重要。毕竟,学生毕业后,在公共场所,人家并不会因为你的性格和习惯给予格外照顾。在职场上,同事、上司也不可能过分迁就你“不一样的烟火”。大学生活其实就是社会赛场的助跑段,学会相互尊重、包容、沟通,则是进入社会前的有益历练,让自己毕业后面对社会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多一份坦然和从容。也许这时候会发现,学校里遇见的每个人,都曾给了自己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让自己更有收获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