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读懂“雪糕刺客”背后的社会心态

2022-07-05 10:07:46

作者:李明志

  在这个吃雪糕的季节,“雪糕刺客”一词火了。散布在街头巷尾便利店冰柜里的诸多品牌雪糕,看起来其貌不扬,也没有明确标价,当顾客随手挑一款结账时,却冷不丁遭遇价格的“致命一击”,这样令人猝不及防的高价雪糕被食客们戏称为“雪糕刺客”。

  “雪糕刺客”并非这个夏天才突然出手“行刺”,他们之前的名字是“天价雪糕”。也正因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天价”,让消费者们有了足够的心理预期、辨别依据,可以选择买、也可以选择不买,主动性掌握在自己手里。此番改行“刺客”,让消费者频频中招,则在于这份“你情我愿、选择由心”的相对平衡被打破,让市面上的雪糕变得平价难求,俨然成为“高价”、甚至是“奢侈品”的代名词。

  在频频“中招”之后,一众网友也将“雪糕价格”这个话题频频送上热搜——“雪糕价格有多离谱”“不认识的雪糕不要轻易拿”“五块钱以下的雪糕有多好吃”……这些或迷惑不解、或“割肉”心疼的购买体悟,也让人们怀念起曾经“块儿八毛”就能换来的那一丝丝“廉价清凉”。从各版本曲径通幽的“扫货攻略”,到五花八门的“自制妙方”,心心念念的食客们开始寻找各种“平替”,为吃到一口实惠雪糕,作着心有不甘、力所能及的自救和抗争。

  “雪糕刺客”始于网红、火于高价,及至攻城略地、“地推”遍及便利店的冰柜,让普通平价雪糕无路可走,一次次引发坊间关于雪糕消费的讨论和争议。公众的心态,也从新鲜、好玩、好奇,逐渐掺杂了关于合理性、商品价值乃至食品安全的全方位讨论。这个热门话题的沉淀过程,恰恰反映出消费者对“网红雪糕”的热情逐渐褪去,愈发以理性态度看待事物本身。

  有必要追问,作为一款贴着廉价标签的“国民消暑佳品”,雪糕是何时变得让人“高攀不起”的?不可否认,确有一部分产品是因为用料考究、原材料价格上涨,反馈到销售端的涨价,属于正常的小幅溢价调整;但除了这种情况,高价雪糕一夜铺天盖地的背后,更多的还是网络营销的结果:包装清奇、口味“非主流”,很对一部分人跃跃欲试的猎奇心态;名人“种草”、直播带货,挑动消费者“剁手”欲望;联名跨界营销,让雪糕不再“单纯”,价格生生被炒到翻倍、乃至“天价”,成为令人闻之色变的“刺客”。

  从快消品市场提档升级的角度,正常的雪糕外观、口味、包装的持续创新,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健康化等选择愿望,有的“网红雪糕”因此一度拉近了人们的社交距离,成为情绪分享、情感沟通的社交工具,这本该是一条前景可期的行业新赛道。令人五味杂陈的是,一些“网红品牌”的营销风口过去,消费者从中获得的实际消费体验并未达到预期。更为关键的,一味求新、求怪、求贵之余,雪糕“价格亲民”的初心和定位不再,性价比这项雪糕生存的“第一原则”被选择性无视。如此这般,再想让消费者埋单,凭什么呢?把谁当“冤大头”呢?

  一味追求营销创新、沉迷于所谓“高端定制”,却忽视最为根本的产品品质、亲民定位,总想着“收割”消费者、挣“快钱”,何以长久?雪糕本清凉,亟需“降降温”。作为食药监、物价、工商等相关部门,面对“刺客雪糕”这番市场表现,有必要从维护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的市场原则出发,及时对雪糕市场进行监督与规范,鼓励更多低价优质产品进入,别让过高的雪糕定价扰乱市场、尾大不掉,“刺伤”消费者、重创全行业。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