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行程卡“摘星”撬动社会活力释放

2022-06-30 14:04:01

作者:然玉

  6月29日,据工信部网站消息,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详见本报今日14版)

  科学防疫、精准防疫,从来都是动态调整、灵活应变的过程。当前阶段,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这为防疫举措的细节修正和“边际改善”,提供了相对从容的操作空间。置于此等背景下,工信部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则是抓住时间窗口的迅速反应。这一变化,一方面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另一方面则是在更广泛层面释出了稳定预期的强烈信号。行程卡“摘星”,必然激发出巨大的撬动效应。

  理论上说,行程卡包括其“星号”模块,只是大数据技术工具,本身并不必然对应着防疫尺度的收或放。工具本身是中立的,对于“工具”的不同定位和使用方式,则定义了其在现实中所扮演的实际角色。毋庸讳言的是,以往一些地方确实对“带星人”不够友好,动辄劝返、隔离、“静态管理”之类的操作不在少数。久而久之,“行程卡的星号”,让不少人心有余悸,唯恐避之不及,只怕“一朝带星,寸步难行”。

  事实上,工信部在产品设计之初,就一再强调“星号备注仅用作旅行提示,与健康状况无关,具体控制政策请遵循当地联合防控机制”。换而言之,“行程卡星号”,本意乃是为地方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然而,实践下来,不少城市却把“行程卡星号”当成了防疫的“决策起点”,并且在管理中,无一不是从严运用“行程卡星号”、对“带星人”严防死守。对“带星”“摘星”“防星”的过于执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疫体系的理性与效能。

  只要“行程卡星号”模块存在,其就必然会在地方的疫情防控决策体系内占据尽可能最大的权重,那种“恰到好处”“合理运用”的状态,是很难存在的。既然如此,当然不如索性将之取消了。再者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某某城市零星出现少数病例,实属正常,按标准化流程应对即可。“因为几个人确诊,一座城市带星”,弄得满城风雨,搞得人心惶惶,客观上放大了社会情绪,这实在是大可不必。

  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下,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病毒特点,使防控更加科学精准,至关重要。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更高水平的统筹兼容,需要这样具体而务实的“局部调整”,更需要在强有力的预期引导下凝聚共识、协调一致。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