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禁邀科学家迎来送往”为创新减负

2022-06-27 09:52:31

作者:郭元鹏

“禁邀科学家迎来送往”为创新减负

黎青 作

  全面推行电子签章和电子签名服务、加大对青年和女性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日前,广东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的若干措施》,推出10条改革举措,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为创新创造赋能。其中规定:禁邀科学家参加无谓的迎来送往。(6月26日《南方日报》)

  广东的这项改革举措从精简优化科研业务管理、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进科研项目验收管理、深入推动监督检查“瘦身”等十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若干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改革措施,亮点颇多。无疑,其中最受到关注的就是“禁邀科学家参加迎来送往”。

  打造科技强国,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科技强,方能真正有科技强国。而科技强国,自然离不开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全身心投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科学家做好学问这件大事。让科学家一心一意做学问,除了需要在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之外,就是需要保障科学家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去研究科学、研究项目、研究学问。

  一些地方的迎来送往,一些部门的迎来送往,往往为了“面子好看”“档次够高”,总是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邀请科学家参加。有的举办个小型的座谈会,也要邀请科学家盛装出席;有的举办个小型的招待会,也要邀请科学家推杯换盏。这其中,有的是行政命令,直接发给通知,要求通知某某领域的科学家出席活动;有的则是一张张请柬雪花一样飘来。无论是科学家本人,还是科学家所在的单位,都会“碍于领导的面子”“碍于朋友的面子”,会让科学家“应酬一下”。这样的迎来送往多了,自然就会影响到科研进程。当然,科学家也是社会人,参加一些必要的研讨会也是需要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怕泛滥。把让科学家参加迎来送往当成家常便饭就大错特错了,无形之中加剧了个人负担,干扰了科学研究。

  “禁邀科学家参加迎来送往”是基于“邀请单位”而言的,这是对一些单位、一些部门、一些系统而言的。有了“禁邀科学家参加迎来送往”的规定,相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纾解科学家的“社交”压力。但是,我们也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关注“科学家参加迎来送往”这样的现象。也就是说,作为科学家本人,作为科学家的所在机构,也应该有“拒绝当摆设”“拒绝当花瓶”的自觉。科学家本人也应该要耐得住寂寞。搞科研就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情怀,不要沉迷于觥筹交错和“人际构建”中不可自拔,对于与个人研究领域无关的迎来送往和“热情邀请”,也要学会说不,而不是“欣然前往”。就像我们的“韦神”一样,其一心一意做学问的样子才是最美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