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县乡中层干部为何没了“吸引力”

2022-06-14 09:53:53

作者:戴先任

  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县乡中层干部是基层业务尖子、工作骨干,但近年来部分县乡中层干部岗位吸引力减弱,干部中坚力量青黄不接的情况显现。有人不想晋升,有人逃离基层:县乡干部都不愿当“中层”了?(2022年第11期《半月谈》)

  此前西南某县通报材料显示,两名党员干部因拒绝组织提拔而被严肃处理。这样的现象并非个案。之所以县乡干部不愿当“中层”,不愿“往高处走”,不能简单看成他们不想干事创业,而是因为当前部分县乡中层干部岗位吸引力减弱。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县乡作为基层政府,承担大量治理任务,县乡中层干部更是基层政府的中坚力量。县乡中层干部责任大、任务重,但往往财权小、资源少,又遭到“下挤上压”,一不小心还容易成了“背锅侠”。不仅如此,部分中层干部职务晋升后待遇变化小,而且再想往上晋升也比较困难,也会大大降低他们的职业尊荣感。这就让一些县乡中层干部岗位成了尴尬的存在,不少基层干部绕着走、尽量远离此类岗位。

  基层的“中坚”力量变得“疲软”“萎顿”,县乡中层干部出现了人才“断层”的问题,折射出了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劲头不足等基层工作困境。披坚执锐冲锋在前的干部越来越少,这对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及对基层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可想而知。

  县乡中层干部岗位不能成了烫手山芋,对于这一现象,显然不是靠严肃问责拒绝组织提拔的干部就能解决,关键要让基层中层干部有奔头、有劲头、有想头,要完善相关考核机制、激励机制,让基层干部能够认可基层、扎根基层,还要抓好县乡中层干部储备问题,切实给基层减负等等。当基层工作有了更多“获得感”“成就感”,当县乡中层干部岗位成了“香饽饽”,才能推动基层治理更有活力,走向善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