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老年人沉迷手机要做“服务增量”
2022-03-09 06:58:25
作者:然玉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柯云峰表示,近年来不少老人刷各类小视频达到了痴迷的地步,防止老年人沉迷短视频和规范短视频内容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他建议,可以效仿青少年保护模式,设置老年模式,帮助老年人过滤掉一些易受到诱骗的内容,以及设置观看时长,提醒老年人不要沉迷等。此前,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我国已在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软件系统。(3月8日中新社)
智能手机的强大吸引力,在“老少通吃”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移动互联网构成了自成一体的生态,置身其间,绝大多数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精神需求都可得到安放。一方面,不少老年人被“数字鸿沟”所隔阻,难掩“被时代抛弃”的落寞。而另一方面,深陷于手机、沦为“网瘾老年”的人也不在少数,短视频刷着刷着一天就过去了。抱着手机,“荒度”晚年,此等光景,算是“老有所乐”,却难言“老有所安”。
对于一些人来说,智能手机是链接更广阔世界的媒介;对另一些人来说,智能手机则是与世隔绝、自我封闭的“堡垒”。就打发时间、混日子而言,手机实在是个无比便捷和廉价的选项。由此,也便有了“手机带娃”的流行,有了“手机养老”的怪状。与其说是老年人沉迷于短视频,不如说是,他们的生活别无寄托、别无他法。没有爱好,没有社交,没有儿孙在侧,没有好友交心。何以解忧唯有手机,晚景怅然,也就只有短视频作伴了。
是手机太好玩,还是生活太无聊,这是一个问题。老年人沉迷短视频,是不是可以参照“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予以技术性保护呢?这一思路,在法理和逻辑上是存疑的。毕竟,“老人不是孩子”,未成年人是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心智不健全,是非观、自制力都不成熟,不能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与之相较,老年人不仅是“能对自己负责”的成年人,甚至是“见多识广”的老江湖了。限制其使用短视频,非但在“权力”“权利”层面依据不足,而且可能构成“歧视”。
应对老年人沉迷手机短视频,的确需要一场供给侧的改革。但这种改革,应该是“做增量”而不是“做减法”。简单地“减时长”,难以施行、无济于事。真正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全过程守护服务,增加防骗提醒、一键辟谣模块功能,对于诱导链接、可疑交易要有预警和熔断模块。全方位推进APP的适老化改造,不仅要在软件设计、操作按钮上持续优化,更要扩大适合老年人的、有助于老年人的正规内容,包括短视频内容等。
有关“短视频老年人防沉迷模式”的探讨,其根本性的指向,实则是呼吁加强短视频等智能手机应用场景下老年人权益的保护。要有适老化改造,更要有“护老爱老”的安排。如此,智能手机才可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中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