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打造“四梁八柱”产业生态 推动产业质效升级

2022-02-22 09:40:18

作者:肖明君

  连线专家余东华(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低碳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连线编辑肖明君(“理响泉城”工作室)

  济南市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紧扣省委“十大创新”任务要求,结合济南实际实施“12项改革创新行动”,全面增强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其中,实施“产业质效升级”改革创新行动,是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

  打造和优化制造业产业生态,是加快制造业质效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十四五”期间,济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打造和优化支撑制造业产业生态建设的“四梁八柱”,通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市产业质效的改革创新。

  一、培育“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引入“链主型”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采取“行业抓龙头、分级抓骨干”的办法,每个行业重点培植3至5家排头兵企业,市县区分层次抓好千亿级、百亿级、十亿级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甄选20家左右的“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领军企业,集中政策资源,给予重点支持。助推潜在龙头企业发展,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造就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瞪羚”和“独角兽”。以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绿色经济、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为重点,挖掘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优质企业,树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示范标杆。同时,开展靶向招商,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链主型”企业。

  二、积极打造支撑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推动多链融合发展。立足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绘制好产业链、技术创新、双招双引三张“导航图”,大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鼓励各地在谋划绿色建设产业集聚区过程中“无中生有”,新建一条集绿色设计、绿色建材、绿色智能施工、绿色低碳运营、绿色基础设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引导各地实行产业链“链长制”,着眼于打造完整产业链条,统筹谋划建设一批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产业集群和重大项目。在优势产业领域,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

  三、引导制造业集聚发展,培育和发展雁阵形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加强政策引导,注重合理布局,以产业龙头带动若干企业“群星璀璨”,逐步夯实优良产业生态“四梁八柱”。建立“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推进机制,继续遴选“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加大投资力度,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能培育壮大插上科技翅膀。继续组建“雁阵形”产业集群,积极申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四、打造数字生态和环境生态,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等多链融合发展,引导链群融合发展,构建制造业产业生态系统。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经济、数字文化和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服务于制造强省建设的数字生态。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目标,以高水平规划引领产业生态化发展,以强有力龙头带动集群发展,以持续性科技创新驱动集群发展,以市场化要素配置保障集群发展,以高层次领军人才支撑集群发展,以务实管用的政策推动集群发展,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集群发展,以高效率工作机制服务集群发展,切实发挥好产业集群“虹吸”、领军企业带动以及重点项目强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打造制造业产业生态建设的“四梁八柱”,还需要吸引优质要素集聚,从要素层面构建制造业产业生态的有力支撑。一是强化科技要素支撑。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组织模式,努力攻克一批制约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亟需的重大技术、事关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原创性前沿重大技术。通过“互联网+”、“设计+”等新业态,推动跨界整合、融合创新。

  二是优化现代金融支撑。拓展符合“双创”与制造业发展特点的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更多依靠种子基金、天使资本、风投创投等提供多元融资支持,放宽对创业投资地域、行业和收益率等方面的限制,提高创投机构、基金经理投资自主权,鼓励创业投资机构通过资本纽带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互动的产业生态圈。

  三是增强人力资源支撑。把人才引进培育作为引进新变量、创造新组合、培育新优势的重要抓手,通过吸引高层次人才推动一批战略性、引领性、支撑性项目落地。完善政府对产业人才的激励和表彰机制,实施制造业领军人才计划和杰出工程师行动,依托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组织,加快培育产业急需人才。

  四是打造数据要素支撑。加快相关领域改革,建立跨界协同、多元共治的数字经济管理方式,促进知识、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和利用。支持工业企业运用新型网络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建设企业内网,探索在既有系统上叠加部署新网络、新系统,推动信息技术(IT)网络与生产控制(OT)网络融合。推进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实现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阶段性跃升,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