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更须审慎权衡
2022-02-18 09:53:59
作者:然玉 何勇海
黎青/绘
【新闻背景】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获悉,针对高校毕业生、进城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表示,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工作,可以享受2万到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详见本报今日14版)
【观点一】
“政府代偿”要经得起“效率与公平”之问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贷款创业,我代你还钱”,透着不可思议。诚然,近年来,各大城市抢人大战方兴未艾,求贤若渴之心展露无遗。与此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风起云涌。各种因素叠加作用,导致各地比着赛着“撒钱”,经济杠杆用好用足,对青年创业者自然就极致友好了。
据悉,“创业担保贷款”这一补贴政策并非今年出台,而是最早出自201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浙政发〔2015〕21号)。工作人员称,省里发布指导性意见后,各地市陆续印发配套实施细则,但当时宣传力度不大,舆论未有太多关注。
从常识常理而论,“创业贷款,政府代偿”,显得那么“不真实”。于是,公众未免更要去追问,其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如何?需要厘清的是,“创业”的项目认定、申请条件、审核流程又是如何?政策的落地,离不开后续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的完善。众所周知,“创业”从来是九死一生,甚至很多都是“起死回生”。其所依赖的,就是破釜沉舟、敢闯敢拼的勇气魄力,就是“逼上绝路,绝处逢生”的能量爆发,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中最弥足珍贵的品质。而所谓“贷款代偿”的无风险创业模式,会不会扼杀了这种潜能与可能性?
2月17日下午,杭州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解释“政府代偿”称:“目前杭州市实施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仍以2016年发布的管理办法为基础。政策以鼓励创业为初衷,但创业者要满足相应条件,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不会很严格,但并非所有创业失败都能代偿。”政策加码加力扶持民间创业的当下,稍不留意,就很容易陷入“逆筛选”陷阱。由此,很可能导致两个结果,其一“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其二“投机套利骗经费”滋生。基于这种种一目了然的隐患,“创业贷款,政府代偿”的一片好心,还是应当三思而行、审慎权衡才是。(然玉)
【观点二】
政府代偿贷款为大学生创业穿上“新跑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就业总量压力大、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服务还有短板等问题。因此,前几日,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发文提出,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今年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项促就业政策向高校毕业生倾斜,加强精准帮扶,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技能,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降低失业率。此番,浙江针对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推出政府代偿全部或80%贷款的好政策,应该是对国家发改委相关要求的积极响应。
此前各地对创业的大学生,基本是按照规定给予规费优惠或减免等等,而浙江“放大招”,以创业带动就业,真正体现了该省份相关人士所说的,从来没有把大学生当作包袱、压力、负担,而是把他们作为优质的资源来配置、引进、使用和储备。政府代偿创业失败的贷款,是一双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新跑鞋”。
创业是就业的源头活水,而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如今许多有志青年正在创业的道路上努力奋进,全方位降低他们的创业成本,有利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集人才、资本、资源等市场核心要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久发展动力。
对于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工作,浙江也推出了2万到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就连大学生到浙江实习,也要提供生活补贴。如此打出“组合拳”促就业创业,诚意满满必有回报。 (何勇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