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行矩步从来不是打开创新的正确方式
2022-02-08 07:09:55
作者:孙立忠
正在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其开幕式有诸多令人耳目一新之处,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主火炬与点火方式: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之火。
张艺谋导演及其背后的团队,通过这样的创新,实现了对自我与过往的超越,在奥运史册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印记。
这正是当下的现实。各个国家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千方百计求新,创新无处不在,到处是创新大比拼,不日新者则日退。古人云,规行无旷迹,矩步岂逮人。规行矩步者,在先前难以超越别人,在如今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其窘迫程度无疑更是大大增加了。
在此语境下,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自然不甘他省之后。近年来,山东在创新上别开生面,力度明显加大,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日益显现,“四新”经济占比不断提升,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于全国前列,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而按照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所绘就的新蓝图,山东更是把创新摆到了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包括科技研发、人才引育、营商环境、数字变革、产业生态、要素保障、民生改善、风险防控、文化宣传、推进落实等。梳理“十大创新”,可以看出发力点与突破口所在,或是需进一步拉长的长板,或是需及时补齐的短板,或是牵涉软环境,或是牵涉硬实力,或是关乎国计,或是关乎民生。以创新为引领,是实现更大突破、取得更大跨越的有力支撑。
创新少不了慧心巧思。互联网让万物互联,让产业数字化,带来了更多的学科交叉,也带来了无数的创新点。敏锐感知,善于发现,勇于破解,创新便水到渠成。
创新很多时候需要下笨功夫。这也正是当下很多地方强化基础研究、布局大科学装置的原因。其间的道理并不复杂,只有基础研究得到有力加强,在此方面拥有更多人才,原始创新能力才会切实得到提升。此中大约没有捷径,坚守应有的“道”,用心如一,脚踏实地,才能厚积薄发。与此相对照,当下也有一些所谓的创新,说起来头头是道,看起来势大力沉,实则不过是在制造概念、全力包装而已,当潮水退去,便暴露出正在裸泳的不堪。对于这样的伪创新,无疑是需要警惕与规避的。
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社会和市场的活力。而活力的激发,则有赖于开放的环境与良好的生态。从这样的角度来说,进一步简政放权、营造让市场主体感觉温馨舒适的营商环境以及通过改革体制机制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等,都是基础性的工作,须放在优先层面,全力以赴做好。
创新永无止境。这也就决定了创新一直在路上,必须用不断的努力去触摸更高的至善。创新总是需要一点精神,尤其是在面对艰难险阻时,越是挣扎之际,越要锲而不舍。创新不可能总是颠覆性的,很多微创新也并非轻而易举,但只要一日一拱卒,今日之我超越昨日之我,便可欣慰。
打开创新的正确方式,不是规行矩步,而是昂首阔步,不是自以为是,而是永不僵化,不是好高骛远,而是笃行不怠。
抓住“牛鼻子”,精准发力,扬长补短,打造高地,山东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展现出了万丈雄心,也让人不由地生出了更多期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