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打碎文物的“意外”,警示的不止参观者

2022-01-27 11:45:27

作者:关东客

  1月25日,湖北武汉一网友爆料称他的孩子交费1000元参加了某培训机构校外冬令营活动,在机构组织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孩子不慎打碎博物馆一文物,却被索赔130万,引起网友热议。馆方工作人员称,被损坏的展品是9年前从日本买回的,当时花了20多万元,博物馆从未说过展品价值130万,也不可能这样要求赔偿。(1月26日上游新闻)

  孩子参观博物馆本来是为了开拓视野,学习知识,可没承想竟然打碎了博物馆文物并遭遇索赔。对于家长而言,这无异于飞来横祸。而不管是按照130万还是按照20万来作为赔偿计算的基数,赔偿数额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2020年,上海玻璃博物馆一件价值45万的展品就因为“熊孩子”的打闹被损坏,馆方并未追究孩子的责任,还设计了面向孩子们的参观“礼仪工作坊”,引导孩子文明参观。和上海玻璃博物馆类似,当游客无意损坏展品时,大部分博物馆或美术馆都不要赔偿,而选择了原谅为主。这种宽容的做法当然很容易赢得赞赏,但却也隐藏着不小的隐患,给人造成打碎博物馆展品不用赔偿的错觉。

  客观而言,武汉这家私人博物馆要求男孩及监护人对损坏展品进行赔偿并不过分。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了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起案件中,无意打碎展品的男孩不小心触碰了文物,导致文物损坏,应承担侵权责任。由于其只有12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责任应由监护人也就是孩子的父母承担。而作为展品管理方,博物馆将文物放置在展区墙角,既没有保护罩,也没有设置护栏,文物安全没有得到妥善保障,亦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组织校外冬令营活动的培训机构组织不力,对孩子参观活动缺少约束,同样应承担必要的赔偿责任。

  被打碎的展品究竟是不是文物?如果是文物,价值该如何确定?博物馆、培训机构、男孩及家长的赔偿责任该如何划分?这有赖于公安、司法部门的专业判断。在事实及责任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简单地认为私人博物馆是碰瓷,或者肆意指责“熊孩子”活该都有失理性。

  近些年,私人博物馆的兴起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参观学习的场所。而免费开放为这些博物馆带来大量游客的同时也对场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公立博物馆,私人博物馆的专业化程度和管理的正规化程度都有待加强。对于价格昂贵的文物展品,博物馆应该采取更安全的展出方式。同时也应该为这些展品购买意外保险,以减少损失。对于未成年游客而言,不管是家长、学校还是参观的组织者,都应加强教育、文明参观,以防止类似打碎博物馆展品的意外上演,更不能因为担心参观出现意外而“因噎废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