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打击“靠权吃权”,要将权力关牢

2022-01-19 06:47:37

作者:赵晓昕

 1月18日播出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四集《系统施治》,提到了以内蒙古涉煤腐败专项整治为典型的资源领域腐败治理,及以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案为典型的金融领域腐败治理。前者可概括为“靠煤吃煤”,后者则是“靠银行吃银行”,皆是“靠权吃权”的典型表现。

  中国有句古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原本意思是说在生产和生活条件差的情况下,人们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立足于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争取更大利益。然而,当“靠山吃山”延伸到腐败领域,当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演变为利用职权或者职务影响力谋取私利,这种“靠啥吃啥”的吃相便尽显丑陋与贪婪。

  2015年,中央首轮巡视的26家央企中,多家央企被曝“靠啥吃啥”。比如,宝钢被指“靠钢吃钢”,利益输送问题严重;国电集团被指“靠山吃山,违规参与本企业经营谋利”。自此,“靠啥吃啥”作为一个巡视新词,向人们揭露了腐败交易链的一角。

  “我利用职权纵容他们,我儿子、姑娘做煤炭生意,很明显就是我的人脉关系。”原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云公民表示,自己手握资源配置权,台前批煤,儿女就在后头坐收父亲用权力换取的“渔利”。当一些岗位权力弹性和自由裁量度过高,便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这种腐败交易,实际上是一种权力寻租,本质是中饱私囊,领导干部大开方便之门,企业便双手奉上巨额利益,成为腐败的“推手”和“动力”。

  这其中不可小觑的是,当黑手伸向大量手握权力的官员,甚至到了明火执仗的地步,被围猎的不单是领导本身,领导亲朋群体也全都不能幸免。当贪腐行为成为“群体作案”,当攫取利益有了“前后配合”,甚至还有许多年轻人,在父辈的带领下“误入歧途”,这种已非个案的“靠煤吃煤”式腐败乱象,对煤炭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政治生态都产生了严重的系统性破坏。而当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国民经济命脉被腐败分子盯上,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的系统性危害会波及更多。在孙德顺案中,其把贷款审批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直接影响了中信银行的贷款结构,房地产贷款增长幅度达到40%之多,带来了隐蔽但巨大的长期风险。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为了彻底铲除已经严重破坏生态、秩序、规则的煤炭资源领域“毒瘤”,将盘根错节的“贪腐同盟”一网打尽,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倒查,清理废止了863个旧的涉煤政策法规文件,新制定政策法规文件121个,补齐制度短板、扎紧制度笼子;针对监督缺位、监督不力问题对症施策,在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向包括中信集团在内的18家中管金融机构直接派驻纪检监察组。这些改革效果立竿见影,也彰显着一条反腐领域的金科玉律: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靠权吃权”,最好的办法都是扎紧制度的笼子,将权力关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