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泉声 > 正文

市民应急避让“技术”,是文明城市的标配

2022-01-13 07:10:14

作者:

  连线专家

  张雪军(山东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连线编辑

  肖明君(“理响泉城”工作室)

  疏堵,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日常工作,这既是民生焦点,也是治理重点。“玉函隧道百余私家车整齐划一为救护车让路”这一幕,是个很暖人的场景,同时也是交通管理中需要经常面对的场景。交通的疏通,需要市民自觉,也离不开管理技术的提升,尤其在一些特殊路段,更需要优化提升管理模式。举一个例子,在早晚高峰期,高架快速路拥堵情况最严重的是匝道入口的合流处,合流点拥堵不仅影响桥上车辆通行,还会降低桥下匝道入口处的车辆通行,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济南交警支队在二环南高架路入口匝道处,多次实行分流管控测试,大大缓解了早高峰时段十余次严重拥堵情况,使车辆通行能力提升了30%左右,并且未造成桥下辅路的严重拥堵,这个管控手段就属于管理创新,值得借鉴推广。这也启发城市交通管理,在比较脆弱的交通部位要进行常态监控、及时疏通,不断探索交通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无论路政、运政,还是交警,对于交通治理的参与,一般而言属于末端治理,或者说是事后管理,是作为管理和执法环节介入的。其实,交通治理从交通规划阶段就已经开始了。道路规划也好,小区规划也好,都需要考虑避免出现交通瓶颈,先期排除拥堵隐患,尤其针对救护车、消防车等特勤车辆的通行,在道路设置和交通规则制定上必须有相应的考量。另外,如果考察道路拥堵源头,除了交通设施受限,有些情况下并不是交通本身的问题,比如家长接送孩子,往往会造成相关路段的交通障碍,形成一个临时性堵点,而这个时段往往会叠加在“早高峰”“晚高峰”上,无形中放大了拥堵程度,这种情况下,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积极进行工作协同、管理协同,推出“错峰上下班”“错峰上下学”等措施。也就是说,交通管理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同城之内疏堵需要多部门统筹协调,从而形成相对完备的交通应急管理体系。

  现在,随着智能技术的进步,科技执法和智慧执法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到交通管理中来,通过采用摄像头、无人机等进行非现场执法越来越常见。对于隧道拥堵的情况,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现和排除堵点,这个时候智慧执法就派上用场了,完全可以通过无人机进行现场处置,如果技术允许的话,还可以开启现场执法录像采集和“云提示”功能,及时排除堵点,尽快恢复通行。

  当然,交通文明不仅是管理的结果,更需要广大市民的配合。“玉函隧道百余私家车整齐划一为救护车让路”这个场景,不仅展现了济南市民的道德水准,也展现了人们自我疏通的能力。市民在关键时刻具备紧急避险、应急避让的能力,恰恰是一个文明城市应该有的样子。我们要为济南人的文明点赞,也要为他们的这种避险的素养点赞。提升广大市民道路交通避险和应急的技能,离不开日常的教育灌输,就像网上热传的“45度让路法”,经常可以在警方自有公号、微博中看到,也更应该通过大众传媒渠道,以视频、广播等形式推介。久而久之,每个人的头脑中就会形成并时刻预备着一套成熟的应急方案;久而久之,“文明行走的济南”就会成为一道常见的街头风景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