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不知应急场所在哪”不仅是一种尴尬

2022-01-06 11:01:47

作者:郭元鹏



  黎青 作

  最近,一次关于“应急避难场所”知识的街采结果让记者十分“尴尬”。随机采访的12个人中,能准确回答“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和用途的只有2个,一个是记者同行,一个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其他人大多回答不上来。(1月5日《工人日报》)

  这样的街采结果表明,一些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概念仍处在相当模糊甚至一无所知的状态。这不仅是一种尴尬,还是一种风险隐患。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且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应急避难场所一般会选址在开阔空旷的地方,比如公园、学校等等。应急避难场所应该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独立供电系统、消防措施、疏散区、应急供水等11种应急避险功能,是一个集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于一体的完整网络。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完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主要目的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责任担当。不少公园、学校、体育场等都挂有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一旦发生地震及其他灾害,这些越来越多的“应急避难所”,就将成为呵护生命的公园。

  但是,“不知道应急避难场所在哪儿”现象,着实令人担忧。应急避难场所不能只重视建设却轻视宣传,让所有老百姓“知道在哪儿”至关重要。应急避难场所不能只是悬挂一块应急避难场所的牌子。对此,公众的应急防护意识和能力要进一步提升,有关部门也要深入宣传普及应急安全常识,比如,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要更加详实清晰,相关知识要走进校园课本,媒体要加大宣传,等等。

  提升应急意识,提高应急能力,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屏障。应急避难场所,不能“用时不知在哪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