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知识管理服务有成本但这不是知网“霸道”的理由

2021-12-09 09:01:30

作者:江丹

  □  江丹

  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近日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的焦点人物。他对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100多篇论文发起诉讼且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此前,赵德馨的这些论文在其不知情的前提下被知网录入,并且通过电脑、手机等端口传播,赵德馨表示,他从未拿过一分钱稿费,而从知网下载时却还需要付费。赵德馨在回应此事时表示,有的网络很“霸道”。

  天下似乎苦“知网”久矣。在微博“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赔偿70多万”这一话题下,舆论一边倒地站向赵德馨,为他的维权行为点赞,同时谴责知网以知识垄断谋利。在网友的评论中不难发现,早在赵德馨维权之前,便已经有人对知网授权隐蔽、下载付费表示过不满。按照人们对知网的期待,作为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知识管理和服务平台,相较于盈利获益,它的公益属性理应更强一些。

  在互联网的野蛮生长时代,大量的内容以免费的形式被上传至网络共享,除了学术论文,还有小说、音乐等,以致让网友误以为“共享”即是免费,从而忽视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随着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及网友媒介素养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终于相较于之前有所规范,而网友也已经习惯为知识付费,以购买的方式获取所需,比如网络小说、音乐作品、影视剧等,当然也包括学者的研究成果,像是论文、专著,甚至是他们对某一话题的评论观点等。

  由此可见,网友对知识付费并不排斥,而且以实际行动支持知识产权保护,那么为何“知网事件”中,网友会对知网如此愤慨呢?赵德馨维权成功,证明知网确实存在擅自录入的行为,而他在知网所遇到的困惑却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那就是他没有从知网获得一分钱的稿费,而当他要在知网下载文章时却还要付费。由于知网隐蔽授权的模式,不少网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的论文被以免费或者近乎免费的方式上传至知网,而他们下载时却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按照知网的计费标准,下载一篇(本)硕士学位论文,费用是15元,一篇(本)博士学位论文是25元。在很多网友看来,单就收录和下载两端的价格相比较,知网的知识生意可谓是“一本万利”。作为知识的传播平台,知网的使命似乎应该是让知识传播得更远,而不是用知识创造者的辛苦劳动为自己谋利。

  在知网网站上,中国知网的标识下方还有一行小字——“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这也正是知网的由来,“全面打通知识生产、传播、扩散与利用各环节信息通道”,从而“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显然,这样的平台带有强烈的公益性质,而非浓郁的金钱气息,但赵德馨维权事件以及网友对知网的指责都足以说明,知网与它的目标之间还有着一定的距离,相反知网今天的不当行为甚至有可能已经成为实现其目标的某种阻碍。

  网友希望像知网这样的知识平台向公益靠拢,并非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漠视。不可否认,在知识产权的网络规范过程中,知网发挥了重要作用。诚然,知识管理和服务皆有成本,但这不是“霸道”的理由。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