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够捡?办实事不能装样子
2021-11-30 06:46:51
作者:

黎青 作
□李长安
某社区上午为司法局策划法治宣传教育进社区活动,中午为城管局策划清理小广告活动,下午为卫健局策划健康教育活动,晚上为文旅局策划观影活动,一整天忙活下来,社区干部疲于应对。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时候社区干部没招了,只能统一安排捡垃圾活动,各个单位的干部职工轮番进社区,出现“垃圾不够捡”的尴尬景象。(11月26日半月谈网)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办好。然而据媒体调研发现,个别地方为民办事依然存在“搞表演”“走秀场”“装样子”“假把式”等现象,不知是做给自己看?还是仅仅为了“留痕”,待上级部门检查?
为民办实事不能装样子,更不是“造盆景”,必须“按需点菜”。季节交替,气温反常,卫健局去养老院、学校做健康教育活动,这是办实事;年终将至,路灯管理所主动上门为店家修剪旁逸斜出的行道树,让招牌更醒目、门店更亮堂,这是办实事;城管局及时更换凹陷的窨井盖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办实事是需要“应景”的,办好了能雪中送炭,温暖人心;办砸了,不仅滋生形式主义,还影响部门形象,损害干群关系。
防止出现扎堆“捡垃圾式”办实事现象,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弄明白“为了谁”办实事,在行动上将“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始终,把“群众笑了”作为检验办实事成效的标准。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督导督查。出现“垃圾不够捡”现象,不仅是在闹笑话,更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是歪嘴和尚“念经”。对这样的人和事,必须坚决查处、露头就打。
办实事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也不是为拍照留痕表示“我来过”。惟有深厚的为民情怀,把群众当亲人,把办实事当家事,群众急需什么就做什么,群众即将面临什么困难就上门服务什么,做到未雨绸缪,方能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把实事办舒坦、办满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