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理性看待“超八成大学生自认社恐”

2021-11-25 09:28:46

作者:王琦



  黎青 作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0.64%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严重的“社恐”,被医学上确诊为社交恐惧症。(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社恐”,这一调查结果着实吸引眼球。“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是神经症的一种,而实际上,现实中自称“社恐”的大多数人尚达不到疾病的程度,只是借由“社恐”来自嘲和躲避社交以及自己对社交的抵触心理。

  网络带来了便利,能打电话就不见面,能微信就不打电话,然而社交的用途也逐渐被替代。年轻人依赖网络交流而躲避现实交流,其实内核是对自己的“不自信”。自己的个人形象、社会地位、他人评价等等各种问题都让“社恐”心累、焦虑。长期、反复的社交受挫让他们更畏惧社交,害怕自己未来再次碰壁的办法就是躲避。但人类是群体性生物,交往是人类的本能天性,因此很多人热衷网络社交。

  事实上,只要是社交就必付出感情,必有负担,必须有社交能力的体现,网络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因此,要想告别社恐要走出自我欺骗,撕掉自己贴上的“内向社恐”标签。同时,内向只是性格的一种。内向性格本身其实对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影响不大,不必为此过于纠结不自信。喜欢独处也很好,但人要能够享受独处,也能融入社交,这才是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

  当然,对于越来越多人出现“社恐”倾向,社会也应给予更多关注和反思。各阶段学校应更多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们勇敢交往,勇于说话,让孩子能交流、会交往,这是非常关键的生活技能。可开展相关情商教育和社会交往课程,尤其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各项情商礼仪教育应提上课程,用情商教育转社恐“被动免疫”为“主动免疫”,给社恐打上一剂预防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