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流量套餐”不能成为“营销套路”

2021-11-16 09:23:20

作者:郭元鹏

  
黎青 作

  □ 郭元鹏

  有些“免流”套餐名不符实,存在欺诈嫌疑。近年来,移动通信业快速发展,网络流量成为用户选择通信套餐的重要指标。于是,有的运营商推出“免流卡”等服务。然而,有不少读者发现,使用这类套餐后,每月流量费用不仅没有下降,甚至“见底更快了”。(11月15日《人民日报》)

  调查显示,“流量套餐”这类产品在宣传用语和资费细则上都存在“话术陷阱”。以一款“免流卡”为例:产品宣传海报上称,月租只要19元,套餐内100余款手机程序都可以“免流量”使用,套餐外流量则按照1元1G的标准收费。然而,再往下翻页面,点击“资费详情”4个小字便会发现,所谓“免流量”并非不消耗流量,也不是免收流量费用,而是指所涉及的100余款手机程序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专属流量”,一旦流量消耗超出限值,就会按照套餐外流量收费,而且价格还很高。

  如此营销套路着实是对消费者信任的辜负。从字面理解,所有人都会认为“免流量”就应该是“免费的流量”,而实际上所谓的“免流量”只是营销策略的一种方式。正如有人所说:几年前,一些电信企业推出“无限流量套餐”,但套餐内的高速流量其实很有限,一旦用完就会大幅限速,十分影响使用体验。如今这种“手机程序免流”套路,与之前的相差无几,都有名不符实的问题,存在欺诈消费者的嫌疑。

  “流量套餐”的套路,在年底尤其严重。比如最近这段时间,一些运营商开始酝酿推出“元旦优惠”“年终优惠”“春节优惠”,变着法子推出所谓“流量套餐”,而很多都是“套路的老路”。用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条款、各种各样文字游戏的宣传,给消费者“挖坑”。

  消费者选择运营商无外乎资费、网络、服务。要想赢得用户,只有靠服务留人,不能靠套路留人。运营商们切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手机号码已经可以“携号转网”的今天,这种自作聪明的行为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