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靠花钱买来的“虚名”不要也罢

2021-11-15 10:25:54

作者:曲征


  黎青 作

  □ 曲 征

  近日,一名微信备注名为“陈美英百度(诗歌圈)官网编辑”的群友在一个名为“《新诗研究》选稿”群里接连发送信息称,“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开通推荐办理,名额有限,需要办理的画家、书法家、作家、诗人抓紧了。”这家协会在民政部门的官网上查不到相关信息。(11月14日《北京青年报》)

  据悉,办理“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证,只需要“照片、简介、身份证”,一次性缴清580元会费就可以了。办理人称,没有一定的文学成果也不要紧,可以包装。

  按理说,不管加入什么协会,都应该达到一定的门槛,也即具有与协会性质相关的成果。但现在依靠“包装”就能成为会员,不仅涉嫌弄虚作假,也从侧面说明,所谓的“协会”并不正规,其中隐含着某些“猫腻”操作。

  本来没有什么成果,却花钱进入协会,目的何在?显然,成为会员,一方面可以参加各种“艺术活动”,结识“艺术名人”,为自己跻身“艺术名人”做准备。另一方面,手里有一张协会会员的名片,不管真假,都能吸引眼球,以此作为提升自己形象、塑造“人设”的道具。

  毋庸讳言,近些年,一些从事艺术相关工作的人员,不是在苦练基本功、努力出成果上下功夫,而是希求通过扩展人脉、自我吹嘘、浮夸表演等来营造虚名。搞书画的,不是老老实实练字绘画,而是以“大师”自居,依靠出格表演、设局拍卖、自我包装等方式开拓市场;搞文学的,不是认真阅读、勤于写作,而是去蹭名人效应,售书现场靠雇人营造氛围,研讨会上给发言者发红包,完全一副“功夫在诗外”的做派。

  正是弥漫于艺术界的这种浮躁气息,为花钱入协会、花钱买奖杯、花钱定制高档名片、花钱作品入文集、花钱包装作品等怪相提供了舞台与土壤。而社会上不看成果看证书、不看成绩看名片的不良风气,更加助长了这种怪相的滋生与蔓延。从报道来看,办理“人民文艺家协会”会员证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都有艺术成果吗?不靠成果而靠虚名来提升自身形象的做法,只会污染社会风气,此风当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