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探索建立App准入制度是当务之急

2021-11-10 09:56:18

作者:李思辉

  □李思辉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信部印发《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11月8日就相关内容进行解读时提到,工信部在前期App专项治理行动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企业在二级菜单中列出App与第三方共享的用户个人信息基本情况,包括共享的个人信息种类、使用目的、使用场景和共享方式等。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刚在一个App上搜索了某商品,另一个App就立马开始不断推送同类商品;刚在一个平台上留下联系方式,电话瞬间就被来自不同地方的商家打爆;家庭住址、装修购物情况、孩子的报班信息等等,竟被很多陌生人了如指掌,感觉自己简直变成了“透明人”。类似“精准”,说到底都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占有、利用,它和偷偷拿走他人财物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窃取。

  要求App必须明确告知与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等等,对于遏制运营商随意窃取乃至非法利用个人信息具有现实意义。也要看到,根治个人信息被随意共享的问题,完善告知制度只是第一步。即便一些运营商装模作样地履行告知义务,假模假式地“征求用户意见”,人们往往也只能选择“同意”——不勾选同意就拒绝为你提供服务,逼迫你就范,如之奈何?根本解决之道,还在于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的“私有财产属性”,从保护公民财产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高度依法保障公民个人信息不被巧取豪夺。

  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数据安全法》,把数据的应用和安全防范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11月1日落地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相关部门应在法治精神下,尽快出台行业管理规定,严格禁止App平台未经授权非法收集、分享、利用个人信息,同时严格明确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和法律责任。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App总数超过300万个。作为应用工具,一些App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窃取隐私、过度获权、捆绑下载、违规游戏、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没有准入门槛,跟着数百万App以及无以计数的问题跑,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因此,有关部门不妨借鉴网站备案审批等制度,探索对App上架采取评估、备案、准入制度,掌握治理的主动权。

  300多万个App野蛮生长,很多App肆无忌惮地倒腾公民个人信息,这再次说明单靠市场的手有时无法保证行业健康发展。尤其是涉及公众利益、国家安全的问题,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保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真正产生积极作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