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唤醒“记忆”厚植城市底蕴
2021-11-04 08:25:39
作者:董婧
考古每向前一小步,我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就向前一大步。每一件文物,都是古代生活的一个片段,是先民宝贵的遗存。虽然“它们”不会说话,却铭记着时代更替,传递着文化内涵,是历史的见证和文明的象征。正如城子崖遗址,为我们揭开了龙山文化的面纱,颠覆了由来已久的“中国文化西来说”;而此次莱芜区考古发掘获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丰富了济南东汉至清代的墓葬资料,为各时期葬制葬俗以及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新材料。透过这些尘封千年的文物,一座城市的文化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小到一枚铜钱,大到一座石碑,都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是最能集中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
漫漫历史长河中,济南这座古济水之南的城市,文化家底深厚,人文荟萃,自古便有“天下泉城”的美誉。这里的山泉湖河处处都与大舜、大舜文化有关;这里是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等名人的故乡;这里留下了李白、杜甫、老舍、季羡林等古今名人的足迹,这里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市肌体里,文物遗址、名胜古迹、老街巷老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都是独特的济南文化“记忆点”,代表着悠久的历史和城市的过去。然而过去的记忆再深刻,也只是停留在过去,济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必须通过当下转化,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才能形成文化软实力。
盘活文化资源,当然不是简单地晒出来。那些沉睡千年的文物、文化资源不是捡起来、挖出来,就万事大吉了,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才能更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才能让文化遗产资源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就要在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同时,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创新传播途径,实施“文物+”,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相融,与消费结合,这样才能做大文化资源的“价值增量”。比如,三星堆考古现场的全景式直播、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展示馆,还有此前收获无数“点赞”的《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唐宫夜宴》等节目,都是对表达方式和途径的有益探索。
大河奔流,文脉常新。事实上,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从来不缺乏精彩故事,只是缺少融入时代语境的表达方式和途径。讲好“济南故事”,唤醒“城市记忆”,更多地还得在文化两字上做文章。深挖文化内涵,用创意展露其生动模样,当文物古迹以亲和之态融入城市生活,就会被市民喜欢和认可,就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记得住、融得进,从而坚定文化自信。长此以往,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伦理等文化精髓,就会为打造“文化济南”、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提供有力支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