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健康设施是衡量城市“健康”重要标准

2021-10-28 07:30:50

作者:戴先任

  □  戴先任 

  近日,《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研究报告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在北京联合发布。通过创新运用多源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报告对中国80个主要城市的健康设施规划、建设水平和设施使用情况展开了综合评估,并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城市的整体状况进行了重点梳理,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提出政策建议。(10月26日《人民日报》)

  城市健康设施不仅仅指医疗卫生机构,还涉及养老、中医、心理、体育、绿色出行、应急避难等全健康要素。清华大学推出的《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报告对国内80个主要城市的健康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报告显示,不同区域城市健康设施水平差异显著,部分健康设施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

  所以,要建设更加宜居韧性安全的健康城市空间,就需要城市补短板、强弱项。不管是健康设施水平较高的大城市,还是健康设施水平较低的城市,城市管理者都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还要做好城市规划,加强健康城市建设,提升健康设施水平,改善健康设施条件。各级政府要重视对健康设施的投入,尤其是一些健康设施水平明显较低的城市,更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建设就当以人为本。城市健康设施建设,就是民生建设的重要部分。所以,健康设施水平就是衡量城市健康指数的重要标准。要全面提升老百姓的身心素养和生活质量,就要重视建设更加宜居韧性安全的健康城市空间,重视城市健康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甚至要把健康设施放在“C位”。新型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不能忽视了城市健康设施建设,要将城市健康设施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责任清单。

  城市健康设施不是“面子工程”,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要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状态为中心,要以人为本,更不能只重视看得见的“面子工程”。就像以往一些城市不重视看不见的地下管网建设,只重视看得见的地面工程,从而导致一些城市出现“下雨就看海”的问题。城市真正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就要提高精细化治理能力,这样才能更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让城市变得更宜居、更美好、更健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