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本万利”的贴牌生意能持久吗?
2021-10-25 07:43:10
作者:戴先任
黎青 作
□戴先任
“贴牌”在当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最典型的当数南极人,网上铺天盖地的南极人产品,分不清到底哪个是南极人自己生产的。像南极人这样靠“商标授权”做着几乎“无本万利”生意的品牌还有不少,记者了解到,随着新零售模式的出现以及“贴牌”导致的品牌美誉度下降,“商标授权”的生意似乎也进入了红海阶段。(10月24日《北京青年报》)
这些打着南极人招牌的店铺并非李鬼,而是获得了南极人公司的授权。事实上,现在的南极人公司已经不生产商品,而更像是吊牌的搬运工,做贴牌生意。凭借自身多年积累赢得的品牌效应,靠吃“商标”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让人羡慕。
但这种“一手交钱,一手授权”的商业模式很可能意味着,对被授权方的行为和商品质量缺少有力的监督——在过去几年中,该品牌多次登上质监部门及各级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名单,从蚕丝被、内衣、童装、冲锋衣到电推剪、卷发器、按摩棒,“遍地开花”。
商标是企业形象的化身,是一个品牌的门面担当。要做大做强企业,除了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外,通常都要借助商标这个重要载体。贴牌生意,表面来看一本万利,但从长远看,很可能是竭泽而渔、自砸招牌。同时,这种商标生意也对不少消费者造成了误导,一旦发生质量纠纷等,人们还是会记到品牌方头上,这恐怕是在给自己挖坑。
品牌强,则企业强,将企业做大做强并不容易,企业不能自毁长城,靠做贴牌生意终究并非正道。而且在新零售模式下,有更多的企业选择新营销模式来“自己挣钱”,贴牌生意也越来越难做。
对消费者来说,擦亮眼睛是必须的,要提防各种“贴牌产品”,防止自己成为“冤大头”,为各种质量参差不齐的商品埋单。对监管部门来说,也要加大对有质量问题的“贴牌产品”的打击力度,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