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泉声 > 正文

论坛办在屋檐下 理“响”寻常百姓家

2021-10-20 09:08:58

作者:肖明君

  □肖明君

  小区无小事,社区大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和政府对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而如何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这越来越成为一门“必修课”。这个时候,让基层治理的先进经验、成功做法和有效理论,以“贴地飞行”的方式,用基层干部群众能“听懂”的语言送到家门口,就非常必要。

  送“理”上门,需要行动。10月19日,济南市社区电动车安全治理座谈会暨“理响泉城·基层治理论坛”在平阴县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一方面是对“电动车禁止上楼”这一民生话题主动求解,另一方面是正式启动“理响泉城·基层治理论坛”,形成基层治理“问题导向”的智库载体,充分凝聚专业意见,深入基层巡回“问诊”,把破解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送到基层来。

  在基层治理成为一种共同话语的当下,在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语境中,“贴地飞行”应该成为理论的必有品质。大家都知道,把一个小区治理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拿此次论坛所关注的话题来说,禁止电动车进梯入户,一纸禁令虽然解决了安全问题,但是又带来了新问题:小区里有车棚吗?能充电吗?充电桩谁来安?按什么价位收钱?谁管理?谁受益?……这一连串问题足以让“电动自行车无处安放”问题成为一个无解的死结。“理响泉城·基层治理论坛”此次社区首行,就带着解决问题的诚意,组织高校专家、社区一线管理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一同观摩平阴县榆山街道的先进治理社区,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在居民、物业、第三方公司等多方之间找寻核心诉求、发现利益平衡点、求解最优方案。山东政法学院的楚道文教授从法律角度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将保护居民权利的做法纸质化,二是通过物业管理合同等方式体现居民的收益权、知情权等权益。

  众位专家一起把脉问题,令在座的各位社区“一把手”、物业公司代表等受益匪浅。不难发现,基层治理一线管理人员普遍具有强烈的治理知识“饥渴感”,他们普遍表示希望“理响泉城·基层治理论坛”经常来“串门”,助力解决百姓身边的难题。其实,基层治理中有很多看似鸡毛蒜皮的琐碎事,都具有上升为治理课题的研究价值。绿化不足、违建拆除、马路市场、物业收费、垃圾分类……这些无一不处于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但在讲究治理现代化、智慧化的当下,这些问题的纾解越来越离不开专业意见加持,越来越离不开体系化的解决方案。从专家自身来说,也需要把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放到最具体的治理实践中来检验,吸收更好的现实素材,提升理论的现实指导和转化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理响泉城·基层治理论坛”将承担起应有的纽带作用,聚合拥有专业见解的专家群体,形成基层治理问题的“专配”智库,为有理论服务需求的基层单位、乡村社区乃至企事业单位提供智力援助。

  基层小论坛,治理大格局。刚刚启动的“理响泉城·基层治理论坛”将致力于让智库专家和基层“牵手”,并始终扎根人间烟火处,把论坛办在屋檐下,做社区里常见的“堂前燕”,真正实现理“响”寻常百姓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