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化解“老漂族”之痛需公共服务升级

2021-10-14 09:17:41

作者:张立美

  10月14日是重阳节,也是我国第9个法定“老年节”。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流动加速,越来越多的老人为了照顾孩子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走进陌生的环境,成为“老漂族”。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老漂族”过得并不顺利,也并不是那么开心。(10月12日《法治日报》)

  实际上,“老漂族”这个现象由来已久,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与“北漂”“沪漂”的年轻人常遇到的孤独感类似,“老漂族”因语言不通、智能鸿沟、异地就医报销难等问题而产生的孤独感、漂泊感,造成他们的随迁之“痛”,甚至引起的心理疾病,是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一道民生考题。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不管是保障老年人权益、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还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都必须化解“老漂族”之痛。

  于家庭而言,子女要多关心“老漂族”父母的精神生活,多与父母交流沟通,多给父母一些精神赡养,多陪伴、安排父母参与户外活动、文体活动,让“老漂族”父母在异地他乡感受到家庭温暖。于“老漂族”个人来说,需要利用闲余时间,多参与群体性活动,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适应城市生活节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最关键的是,公共服务要与时俱进,及时完善升级,满足“老漂族”的现实需求。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公办幼儿托育机构建设,提供公益性幼儿托育服务,降低家庭依赖“老漂族”父母照料幼儿,减轻“老漂族”负担,减少“老漂族”规模和数量。

  另一方面,政府、社会、社区瞄准“老漂族”痛点,升级公共服务水平能力,化解“老漂族”遇到的制度之困,帮助“老漂族”融入大城市。比如,推动异地就医报销全国联网,省去“老漂族”来回奔波麻烦;优化投奔子女老年人落户政策,方便“老漂族”成为“新市民”;大城市的老年人福利政策要覆盖“老漂族”,让“老漂族”与城市老人享受同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

  慰藉“老漂族”的心灵,帮助他们重新拥有归属感,安心融入新城市生活,安享晚年,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和老年人个体都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张立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