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消防安全容不得“应付”二字

2021-10-12 09:41:03

作者:杨朝清

  近日,电商平台上多家店铺因售卖名为“应付检查假消防喷淋头”的物品,被中国消防点名批评:“应付二字赫然在,违法当做噱头卖,生命安全成儿戏,最后你是把谁害?”商品评价页中,还有一些用户给出“好评”:“应付检查很方便”“应付检查没问题”。(10月11日《北京日报》)

  安全无小事。不论是见怪不怪的消防通道被占用,还是擅自开启城市公共消火栓取水,抑或“应对检查假消防物品”成为一门堂而皇之的生意,当消防安全没有得到足够的价值认同,当风险防范流于形式,工具理性就会凌驾价值理性;当消防设施沦为应付检查、弄虚作假的摆设,在关键时刻又怎么能发挥作用?

  部分买家热衷于购买假消防品来应付检查,自然有基于成本、收益的算计与考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用品不仅成本更高,而且也会更占用空间;假的消防用品缺乏使用价值,却能够应付检查——将消防用品当成“鸡肋”,将消防检查当成麻烦和累赘,不把消防安全培训当一回事,不仅导致“救火用嘴吹用扇子扇”等滑稽、荒诞行为上演,也会导致火灾事故不能及时、有效止损。

  大行其道的“应对检查假消防物品”,说到底根源于安全意识淡薄。一些人总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发生火灾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且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回过头来警醒。殊不知此举无异于在拿生命当儿戏。火灾发生后的黄金3分钟,是灭火的最佳时机。如果消防物品齐备、扑救方法科学得当,完全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减少不必要的生命及财产损失。

  “应对检查假消防物品”固然有消费者投机取巧的因素,也和商家商业伦理缺失密不可分。如果商家和消费者都能对消防规则多些尊重与敬畏,如果消防部门工作人员在检查的时候多些审慎细致,“应对消防检查假消防物品”就会缺乏生存空间。

  风险漠视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麻痹大意也有一个逐渐累加、不断升级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不愿意较真,而是习惯了敷衍应付。“应对检查假消防物品”表面上方便省事,实际上却隐伏着风险。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只有知行合一、防微杜渐,风险防范才能落到实处。

  消防安全容不得“应付”二字,“应对检查假消防物品”看似忽悠了别人,实际上却敷衍了自己;看似无用的消防物品,在关键的时候很有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