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客山东”联想“山东人”
2021-10-09 09:52:11
作者:贺燕
最近,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女士的“我怎么那么爱山东人民呢!”视频火了!她分享了自己在青岛旅游的经历,她在视频中,讲了自己旅游时遇到的“奇葩事”并且连连感叹“真的太爱山东了”。住宿引发的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三桩小事,看似极平凡,其实是山东人,骨子里好客传统真实反应,在当地人看来,简直是微不足道,可外地人却感受到了亲情和温暖,并把感慨发到网上,称道“好客山东”,一时引发缕缕热议。
所议者品评引申,罗列佐证,无不夸山东,赞山东人。由此,便使我自然联想到有必要表一表咱山东人,“天南地北山东人”何以形成如此的风范、风格、风气?我想从文化渊源、地理风貌、生活环境三个方面简言之。
其一,山东历史上文化溯源为“孔孟之乡,齐鲁之邦”。由于自汉朝以来,全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数千年儒家思想的传播和信仰。作为孔孟之道的发源地——山东,人们自幼深受儒教熏陶,耳濡目染、浸润心田,铸就了“仁爱”,遵循了“礼仪”。这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自信的沉淀。故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之用,和为贵”。这是灵魂深处的文化内涵烙印,骨子里孕育的齐风儒韵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其二,依山傍海的地理风貌,塑造了山东人正直、好爽的形象。山东内陆有高峨的群山,更有五岳独尊的泰山,造就了山东人高山般的风骨。东部有广大的海岸线,浩瀚的大海雕刻出山东人宽阔的胸怀。故而,山东人有豪侠之风,坚守正义、抵御强敌。“自古山东出好汉”的说法由来已久,可谓是尽人皆知。山东人给人的特点就是英雄色彩的样子。有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为了革命理想双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他们点燃的信仰之光却照耀着后来人奋勇前行;有爱护人民子弟兵的沂蒙山“红嫂”,她们用生命、鲜血和骨肉支援着前线,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淮海战役,山东人民88万辆小推车勠力支前,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更有武汉疫情中车辆滚滚送菜的“一家亲情”。山东人的侠骨柔肠会天下人翘指称赞!
其三,人多地少的环境,客观上培养了山东人坚韧不拔,勤奋节俭的性格特征。山东有大面积的丘陵地带,地少人多的矛盾突出,因此,山东人自然形成了克勤克俭,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故有助人为乐,济人之难的传统习惯。
如此评论,捡一漏万,作为好客山东作以浅见注释,聊以寡闻拙见以博得“抛砖引玉”之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